人到中年,不要過度同理伴侶,否則你會後悔的
「你都回來了,就趕緊做吧。」老公淡定回答。
看到孩子可憐巴巴的眼神,她只能忍著不適開始做晚餐。
老公則轉身回到書房,電腦一開,耳機一戴,開啟「入定之旅」。
不但如此,有時候她心情不好,想讓老公安慰一下,老公不但不理解她,還說她「沒事找事」「無理取鬧」。
久而久之,她覺得賺錢、照顧家裡自己一樣不落,有沒有老公一個樣,一個人也可以撐起這個家,便動了離婚的念頭。
一個家,一旦有人承擔起雙方的責任,壓力和傷害就會瘋狂生長。
過度承擔的人,往往低估了對方的能力,不自覺地扛起了全部責任。
時間一長,就會陷入兩種極端:一面過度控制,一面過度妥協。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婚姻的最高境界,不是一方為另一方無休止地付出以換取回報,而是你豐富了我的生命,我也豐富了你的生命。”
屬於對方的事情,別急著搶過來,動態平衡的婚姻,才能長久穩定。
抑制攬責的衝動,將同理心朝向自己,不被道德綁架、不大包大攬,不讓對方有無盡的期待。
來源:視覺中國
過度接收負面情緒
同事小程的老公是醫生,工作常處於高壓狀態。
考慮到老公很辛苦,所以她選擇充當老公的「情緒垃圾桶」。
患者不聽醫囑,他苦口婆心勸半天,回家一臉倦意,她趕緊給他倒杯熱水,聽他吐槽;
工作連軸轉,答應家裡的事一拖再拖,丈夫很煩躁,小程會耐心開解他。
怕增加老公的壓力,小程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煩心事,都不敢輕易開口,報喜不報憂。
後來甚至發展到連高興的事都不敢跟他分享,覺得自己的開心也是一種錯誤。
很多中年夫妻,之所以過得很累,不是消化不了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而是深受另一半的情緒困擾。
對方的情緒就像自己的晴雨表,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神經繃緊,不斷內耗。
心理學上有一個「泡菜效應」:
同樣的蔬菜,放在不同味道的泡菜水里,一段時間後,蔬菜的味道就會和泡菜水一樣。
長期待在一起,對伴侶的負面情緒共情太深,自己也會被同化。
對於伴侶的負面情緒,我們要學習適度屏蔽和過濾。
畢竟人的精力有限,過度用在對方身上,那麼用在自己身上的精力就所剩無幾了。
可以情感共鳴,無需情緒共感。
可以雙向支持,避免過度吸收。
來源:視覺中國
「親密關係中,共感能力太強是懲罰還是獎賞?」
“認清自己,它就是一個禮物。”
雖然是親密關係,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可以彼此傾訴,互相表達理解和支持,但沒有人有義務去解決對方的所有問題。
健康的伴侶關係,一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衡的基礎上的。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設好邊界,適度共情。
如此才能平衡好關係,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
願我們都能在感情中適度“冷漠”,善待自己,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