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標誌:凡事不對抗
多年前,我在紐西蘭旅遊時,在海邊看到一棵長相奇特的「牙刷樹」。
當時我就疑惑,平常樹木都是由主枝分層向四周生長,怎麼這一棵卻是側向生長?
後來從當地人口得知:
這處海域的風力特別強勁,尋常形態的樹木生長在這裡,因為受風面積大,與風形成對抗,很快便會被吹倒。
只有像這種隨風向生長的樹,才能在此地生存。
也因此,它成了當地一道獨立的風景。
聽到此處,我才恍然大悟:不對抗,原來是比硬剛更強大的力量。
以前我總以為,凡事都要強硬一點,人才能活得更好。
卻不知,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凡事不對抗。
1
不對抗非議
《增廣賢文》裡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很多非議。
去反駁,去辯解,去爭論,只會讓自己內耗不已,事情也會越描越黑。
不回應,不搭理,不解釋,外界的言論再盛,也影響不了你的生活。
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也受過諸多非議。
當年拍電影,有人訔諷他「三腳貓功夫」;後來做美食節目,又有人說他「濫竽充數」。
對於這些非議,蔡瀾始終都是入耳不入心。
別人說別人的,他則繼續忙著寫書、旅遊,到各地品嚐美食,活得瀟灑而隨性。
後來有網友問他,如何看待別人的負面評論?
蔡瀾只回了四個字——不理沒事。
其實,褒也罷,貶也罷,過眼雲煙一剎那。
若為了這一剎那的爭議,而耗費盡唇舌去辯、去解釋,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黃永玉早年也一直被一個叫範曾的畫家詆毀。
那人說黃永玉的畫“崇洋媚外”,嘲諷黃永玉是二三流的畫家。
還在自己的畫中,把黃永玉醜化成一隻狗,被洋人牽在手中。
但黃永玉對這些事從未回應過,他照舊畫畫、讀書,看山看水,彷彿從來沒聽過這些刺耳的聲音。
漸漸的,這些言論就自己消散了,而世人對黃永玉的喜愛卻依舊沒有減少半分。
南懷瑾先生曾說:
「人生在世,被人批評沒有什麼不得了。如果對別人的談論過分認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
在這世間,任何一個人,都可能被誤解;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被質疑。
與其置身是非之中,被別人的非議左右言行,不如任由他人評說,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不辨是非,方能得大自在。
當你不爭辯時,你周邊的嘈雜之聲都會遠去,你便能不被世俗所擾,真正活得悠然自在。
2
不對抗孤獨
有人說:“孤獨是生命的底色,每個人都是奔走世間的獨行客。”
然而許多人行走在世間,卻害怕孤獨,不肯與孤獨共處。
為了對抗孤獨,他們奮力擠進人群,渴望被理解、被認同。
為了和人群相處,他們費力經營各種人際關係,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
但當真正置身人群時,他們又會發現,內心的孤獨感是那麼的強烈,那麼的不可忽視。
反觀那些內心真正強大的人,從不對抗孤獨,反而能從獨處實現生命的圓融。
我國著名繪本畫家蔡皋,就是後者。
雖然她也常常身處孤獨之中,但她卻欣然接受,從不會有無人相伴的孤獨感。
她在自家的屋頂修築了一個花園,獨處時,她就靜坐在花園之間,攤開畫本,勾勒出那些美好的景色。
世間萬物流淌在她的筆下,她於孤獨中畫畫、聽風、喝茶、閒坐,精神也愈發自足而豐盈。
她曾在書中說過對獨處的理解:
獨處的時光是一種孕育的時光。
種子發出芽來,心內開出一朵花,是寂靜中的美。
這正應了一句話:獨處亦有清歡事,未必人生盡相知。
一個內心豐盈,不與孤獨對抗的人,他身上不會有形單影隻的自憐,只會有獨來獨往的自得。
可以說,生命的豐盛,從享受孤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