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人的,不是貧窮,而是內在阻力
他興致勃勃地寫起了小說,簡直是文思泉湧,下筆千言。
但就在小說快寫完的時候,他又犯了「老毛病」。
開始拖延、懈怠,怎麼也寫不出最後的1%。
他對自己太失望了,一氣之下竟把幾十萬字的小說刪了個精光。
甚至,他還動了自殺的念頭!
關鍵時刻,朋友東尼前來拜訪,發現了他的不對勁。
東尼問他:就這樣放棄了?你明明已經走到你夢想的地方了…
作者賭氣似的說:不,當然不放棄,哪裡出了問題就解決哪裡。
忽然,一個新念頭跳了出來:
有內在阻力也不是壞事,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指南針,找準改進的方向。
在書裡,作者進一步解釋:
「內在阻力的本質是恐懼,只要去做令你恐懼的事,就對了。」
這句話令我深受啟發。
很多時候,阻礙你前進的事,正好能給你提示和方向,讓你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我從書中總結了幾點戰勝內阻力方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點,讀難讀的書。
曾經,作者還寫過劇本。
但無一例外,他的劇本都以慘敗告終,而他自己也榮獲了「爛劇之王」的雅號。
但這次,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靜下心去讀書,還是去讀很難很難的書。
近60萬字的《荷馬史詩》,他一個字一個字啃,一個典故一個典故地查。
從歷史地理,到民俗風俗,他邊讀邊總結,一邊總結邊思考。
當他將書裡的知識融會貫通,用先賢的智慧打通思緒後,再搞文學創作就沒那麼難了。
為了提醒自己堅持讀書,他將《荷馬史詩》中「繆斯的召喚」定為每日晨讀的禱文。
內阻力曾是他的勁敵,但如今卻化身繆斯女神,指引他去讀書去思考去磨練心智。
這世間的書,越是有深度的,越是包羅萬象暗藏智慧。
真正的好書,都是有門檻的,也很挑人的。
別怕書難讀,當你啃下一部部經典,也必將與更有見地的自己相遇。
第二點,走難走的路。
《一生之敵》中,有個故事,令我很觸動。
作者有個朋友,不幸罹患癌症,只剩六個月的時間。
在確診的幾天后,這位朋友果斷辭掉他不喜歡的工作,重新規劃了人生。
她開始學習希臘語,又去慈善機構當義工,一有閒暇,她還自學編曲搞創作。
這些聽起來好像不難,但對一個病人來說,做起來很是辛苦。
她要忍住病痛,強打精神。
她要面對質疑,絕不妥協。
她在人生最後,選擇走難走的路,去做難做的事。
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給人生一個圓滿的句點。
作者欽佩之餘,也很是感慨:“非要等到死亡逼近,我們才站起來對抗內阻力嗎?非要生命殘缺不全面目全非,才驟然驚醒要去改變嗎?”
當然不是。
趁著年華正好,我們何不放手一搏。
看看自己鉚足了勁一跳,到底能夠到什麼地方。
去學更難掌握的技術,去搞定更難拿下的客戶,去做業界裡那個佼佼者;
走別人不敢走的路,嘗試更具挑戰的生活,讓生命最大程度地綻放。
走難路,進窄門,耕瘦田。
熬過這段艱辛的路,人生只剩坦途一片。
第三點,吃難吃的苦。
看書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
在距離作者居所不遠的小山上,遊蕩著一隻可憐兮兮的三腳狼。
這隻狼在惡鬥中,被同伴咬去一條腿,後來又被狼群孤立,落了單。
但就是這隻狼,卻統轄著這座小山以及山下數個居民區的垃圾桶。
之所以這麼厲害,就在於這隻狼對自己也挺狠心。
它會在大冷天整宿穿梭於深林,會一瘸一拐地跑幾十公里覓食,會警惕地在垃圾桶裡翻找食物,也會在猛獸和人類驅趕時,不顧性命地硬拼…
牠吃了這麼多苦,終於成為附近的“狼王”,沒有因自身的殘缺而被淘汰。
三腳狼的經歷,其實給了我們一種參考。
對抗內在阻力的秘訣之一,就是先下手為強,主動吃別人吃不了的苦。
稻盛和夫說:“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為某個目標聚焦的能力。”
能力聚焦,行動果決,再大的內在阻力也不是你的對手。
▽
在書裡,作者也講了一個奧德賽的故事。
奧德賽是個有著數十年航海經驗的老水手。
一次,他出海歸來,眼看就要到岸了,一下子放鬆了警戒。
按照以往的經驗,他很清楚,不到最後一刻,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但他就是無法克服身心的倦怠,心懷僥倖地想要賭一把。
結果在他打盹的時間,一場暴風雨驟然降臨,整艘船駛入死神的視野。
經過一番激烈的殊死對抗,奧德賽終於保住了小命,但他的隊友們卻無一人生還,船也毀於一旦。
作者為奧德賽深感惋惜。
如果沒有這件事,奧德賽已經實現了他偉大船員的夢想。
可偏偏的,在最後一環,內阻力這個敵人跑出來誘惑了他,使得這一切前功盡棄。
遺憾的是,這種事,人生不勝枚舉。
作者在書裡一次提醒大家:
“暗藏在人性中的破壞力,總會在關鍵時刻冒出來,造成不可逆轉的悲劇。”
但他也明確指出,內阻力若離開了人的支持,便渺小如塵、不值一提。
書裡,還有一句話,很鼓舞我:
“你最大的敵人,是你最好的老師。”
正因為內在阻力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向好轉變。
克服了恐懼,你將更勇敢;停止了拖延,你將更有效率;停止了懈怠,你將更有韌性…
點個讚吧 ,從內在尋求突破,終有一天,你會迎來脫胎換骨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