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情緒穩定,其實是認知高
於是他們幾人一拍即合,創立了格律詩公司,生產經營音響。
靠著這營生,王廟村的農民成功脫貧,葉、馮、劉三人也實現了階層的蛻變,成了業界的知名人物。
但很快,矛盾就出現了。
丁元英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讓葉、馮、劉三人,將公司音響以超低的價格出售,沒想到引來了三人的質疑。
丁元英沒有解釋什麼,他知道由於人自身視野格局的局限性,即便他解釋了,他們也不可能懂。
所以只是吩咐他們去執行,這也讓葉、馮、劉三人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大。
之後,格律詩音響公司因為銷售超低價音響,給龍頭企業樂聖集團的市場造成了衝擊,被對方告上了法庭。
葉、馮、劉三人又憤怒又驚恐,他們擔心打不贏官司會保不住自己的利益,於是火速退了股,把爛攤子全丟給了丁元英。
甚至葉曉明還指責丁元英虛榮,純粹為了表現自己的不一樣,而標新立異,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
但他們卻忘了,當初是他們求著丁元英幫忙,如今,也是他們要臨陣脫逃。
結果到最後,反倒什麼都成了丁元英的錯。
面對這樣的倒打一耙,丁元英還是沒有爭辯什麼,只是說:“自己的事情,是應該自己做主,別的沒什麼。”
而最後的結果也恰如丁元英所料,格律詩公司勝訴,市值翻了好幾番,還成功和樂聖集團達成了合作。
媒體人拾遺說:“不同格局的人,是沒辦法坐在一張桌子上談事情的。”
你跟他聊以後,他所能看到的只有眼前;
你跟他聊佈局,他想要的卻只有短期的利益。
這時候,你生氣也好,解釋也罷,其實都是多餘的,因為你們不在某個層次。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那樣:“不解釋就明白不了的東西,即使解釋了也明白不了。”
既如此,不如不作理會,任由別人評說,我們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3
認知高的人,情緒都很穩定
有人做過一個比喻:
認知低的人,就像站在一層,眼裡所見全是雞毛蒜皮,動不動就會情緒失控;
而認知高的人則站在高層,他視野開闊,能笑看風雲,以旁觀者的視角注視著一切。
丁元英就是後者。
《天道》中講道,丁元英一生有兩次最哀慟的時刻。
在那兩次變故中,丁元英卻不似世人那般痛哭流涕,甚至表現得有些冷血。
一次是他父親病危。
醫生告訴丁元英,父親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是救活了,也是植物人。
面對這樣的噩耗,丁元英只是平靜地問醫生:“那怎麼樣才能讓我父親死?”
因為這句話,他被全家指責。
但丁元英卻始終沒改變自己的主意,因為他知道,父親要強了一輩子,比起做個植物人,父親更希望有尊嚴的離開。
所以後來接到父親過世的消息時,他沒有流眼淚,坦然選擇了接受。
還有一次,是他的靈魂伴侶芮小丹遇難。
在芮小丹過世前,曾經給丁元英打過一通電話,說她要去執行一項很危險的任務。
丁元英聽完後,明白這是芮小丹的最終抉擇,所以沒有出一言阻止。
也正是這次的一言不發,讓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飽受指責。
芮小丹的同事說他冷酷無情。
小丹的父親也對他極度不滿,甚至不肯告訴丁元英小丹墓園的位置。
但對於這些指控埋怨,丁元英都是默默接受。
對於至親的離去,他也始終抱著允許和尊重的心態。
因為他知道,個人有個人的因果,個人有個人的命運。
人活著的必修課之一,就是要學會允許一切發生。
你要知道:能折磨你的,無非是你在乎的;能困擾你的,無非是你計較的。
你若有了能坦然接受一切的認知,那世間的一切,便再也動搖不了你的本心,你也不會再被情緒所擾。
▽
蘇遼曾有詩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認知不夠的人,看不清楚世事的本質,所以常常表現得浮躁迷茫;
而一覽全局的人,早就洞悉了世事的真相,因此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他們始終都能從容以對。
往後的日子裡,多學習丁元英的處世哲學,提升自己的眼界,修練自己的格局。
我們便也能超脫情緒的束縛,成為一個沒有情緒的高手。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