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如果努力也不能成功,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

《老人與海》:如果努力也不能成功,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
value101 2025-01-20 檢舉

1951年,海明威完成了《老人與海》的創作。

小說出版後,不僅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更迅速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風靡全球。

它的影響力之廣,就連海明威自己都說,這是他「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書中的故事很短,情節也很簡單。

老人聖地牙哥經歷三天三夜的搏鬥,捕捉到一條大魚。

但在和鯊魚群的對抗中,大魚被吃個精光,老人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經歷越多,你就越會明白:

勞而無獲的聖地牙哥,其實就是大千世界中你我的一個縮影。

想想現實中:多少人像聖地牙哥一般,拼搏一輩子,卻還是在社會的底層掙扎?

既然努力到最後,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又何苦還要繼續努力?

當你讀懂聖地牙哥的故事,就能領悟其中的真諦。

 

1

成功是偶發事件

失敗才是人生常態

老人聖地牙哥,是墨西哥灣海域上年邁的漁夫。

他身形消瘦,脖子上刻滿了深深的皺紋,臉上也佈滿了歲月的斑點。

他蒼老得彷彿從傳說故事中走出,但唯獨那雙眼睛,透露出一種永不言敗的豪邁氣概。

今天,已經是他連續第84天,一條魚都沒有捕到了。

他每天都十分努力,但總是空船而歸。

鎮上的人都在討論,聖地牙哥一定是倒了什麼黴,運氣不好所以才捕不到魚。

漁夫們聚在一起,也開始拿他捕不到魚這件事開玩笑。

就連一直跟在聖地牙哥身邊的小男孩馬諾林,也在父母的強行要求下,被送到了其他船上學習捕魚。

聖地牙哥捕魚失敗的經歷,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們嗎?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努力閱讀就能夠出人頭地;

但寒窗苦讀數十載,即便手持頂尖文憑,也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處境;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努力工作就能改變生活;

但兢兢業業一輩子,甚至掏空錢包,都要在房貸車貸的擠壓下抬不起頭…

我們常常盼望,努力就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然而生活卻如冰冷的刀鋒,割裂了這份幻想。

成功,不過是命運偶爾的垂青;

失敗,才是現實最常見的真相。

那些憧憬與追求,在無情的生活洪流中,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碎末。

這世間,從來就不存在稱心如意的人生,痛苦在所難免。

能夠坦然接納失敗的人,才能在擾攘人世中保持內心的從容與安寧。

 

2

努力未必能改變命運

但一定會改變生活

聖地牙哥,多年前妻子過世。

他的整個家當不過是一間破舊的小棚屋、一艘小船、一套漁具、一張桌子和一張椅子。

生活的清苦,加上長時間打不到魚,他連吃飯都成了一個難題。

每當到了飯點,他只能靠想像一鍋魚煮黃米飯來畫餅充飢。

有時,鄰居家的小男孩馬諾林也會帶一些黑豆、香蕉過來,讓聖地牙哥勉強得以果腹。

儘管如此,聖地牙哥還是堅信,只要自己出海,總有一天會滿載而歸。

於是,在第85天的清晨,太陽還沒升起時,他便再次踏上了捕魚的旅程。

這一次,幸運之神似乎終於眷顧了他。

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咬住了他的魚餌,猛然間將他的綠色釣竿拖向深邃的海水。

聖地亞哥心中一喜,他弓緊身子,與大魚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大魚帶動釣繩飛快地往外溜,將聖地牙哥的兩隻手磨得生疼。

但他死死拉住釣竿,一刻也不敢放鬆。

經過幾個小時的艱苦對峙,他發現大魚的力氣開始漸漸耗竭,前進的速度也明顯放緩。

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聖地牙哥奮力將魚叉刺進了魚身。

一擊之下,大魚終於斃命。

他心滿意足地將大魚綁在船的一側,然後躺下來享受陽光。

在船隻前進的過程中,聖地牙哥會不時從大魚身上割一點肉吃。

偶爾海中有跳躍的鮪魚,也會成為他果腹的美食。

你看,雖然努力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付出並不會白費。

就像聖地牙哥費盡辛苦,終於吃上了新鮮的魚肉,對未來也鼓起了更多的信心。

現實中的我們,其實也是如此。

也許你勤奮學習,未必能取得滿意的好成績。

但若不付出努力,可能只能得到59分;而透過努力,至少可以達到60分。

這增加的1分,便是對你付出的肯定。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