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有恩的人,女人不要“以身相許”,要學會以下3種報答方式
《詩經》裡說:“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人這一生,遇到了貴人,那一定要終身感恩。
以女人來說,往往因為感動,就以身相許。
是的,從表面看,對方願意幫人,人品不錯;對方總是袒護自己,是遮風擋雨的大樹;彼此近距離接觸了一段時間,確實有感情的基礎。
其實,婚姻和友誼、善意是不太一樣的,把幫忙的關係變成夫妻關係,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後面有什麼,不得而知。
01
「以身相許」的報恩方式,會迷失自己。
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女演員,叫阮玲玉。
她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平凡家庭,六歲的時候,父親就病故了。
母親為了養家,就到一家姓張的大戶人家裡當女傭。
張家的老爺,為人善良,仗義,不但給了阮玲玉一家人吃飯,還送阮玲玉去上私塾。
老爺是崇德女校的校董,借助這一點,又安排阮玲玉到女校讀書,並且免去了一半的學費。
帶著一份恩情,阮玲玉對張家的人,都透露了善意。
十五六歲的阮玲玉,碰到了與比她大六歲的張達民 ──張家的四少爺。
張達民使勁追求阮玲玉,還多番接濟生活,不嫌棄出身。愛情很快就如火如荼開始了,阮玲玉為此,還放棄了學業。
阮玲玉走入演藝圈之後,收入多了起來,張達民的陋習開始爆發——抽煙喝酒,賭錢,夜不歸宿,不去賺錢。
在阮玲玉不配合張達民的時候,張達民就販賣阮玲玉的私生活狀況,以此得到報酬。甚至,張達民把阮玲玉的衣服,拿到當舖。
無奈之下,阮玲玉和張達民打官司,脫離關係。
1932年,阮玲玉到香港躲避戰火,得到了富商唐季珊的幫助,還住進了小洋樓,人也安全了。她也以身相許。
1934年,導演蔡楚生幫助阮玲玉,走出心靈的低谷,也得到了更多演戲的機會。她還是以身相許。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留下遺書,選擇了自我。
她說:「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不過很悔悟不該做你們兩人的爭奪品,但是太遲了!」又訓斥唐季珊,是「玩弄女性的惡魔」。
不得不說,一個女人,用愛情報答有恩的人,往往會把恩情變味,最終是如鯁在喉。
為什女人容易愛上有恩的人呢?誤以為有恩的人就值得託付終身呢?
《孔子家語》中說:“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或用蘇遼的一句詩來表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女人在恩情之中,形成了狹隘的思維,以管窺豹,看到的人,都是好人。完全忽略了全角度觀察,長時間考驗等。
事實上,很多男人,為了靠近一個喜歡的人,也會努力施捨,這就是打動人的一個點。就像釣魚一樣,放下了誘餌。女人看不清,那就上當了。
就算是真心幫忙的男人,也不一定適合當丈夫。人品好,不等於婚配的條件好,只是一個方面令人滿意。
而女人,一旦在迷惘中選擇了婚姻,無疑是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