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最怕過年

三天後,女兒眼裡的陌生感消失;
一週後,女兒不再抗拒擁抱;
一個月後,女兒已經習慣和艾莉嬉笑打架。
雖然艾莉比以前更辛苦了,但只要想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面,她便覺得一切都值得。
血緣只是親子之間的紐帶,陪伴才能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就如一句話所說: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是每位父母的希望。
但現實往往是,美好的生活還沒實現,孩子已經和你疏遠。
當你滿懷思念想把孩子抱個滿懷,回應你的卻是陌生和拒絕。
背井離鄉為孩子賺一個光明的未來,這種想法只會感動自己。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的愛與陪伴。
與其用物質填滿孩子的生活空間,不如用陪伴豐富孩子的心靈世界。
誠然,人到中年,兼顧家庭與生活確實不易。
但請相信,困難是暫時的,一家人齊齊整整、相依相伴,終可抵禦生活的風霜雨雪。
願這個春節,孩子有人陪,大人有人懂,彼此滋養,互相療癒。
來源:視覺中國
親戚有意無意的比較
小時候,我們跟著父母走親戚,總以為是去赴一場饕餮盛宴;
長大後才發現,走親戚,有時候赴的是一場鴻門宴。
場面看似熱鬧,對話卻暗藏玄機;聊天看似關切,核心卻都是攀比。
在電視劇《心居》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顧家大聚會時,大伯母眉飛色舞地炫耀:她的兒子顧昕要結婚了,岳父有權有勢,結婚酒席訂在豪華酒店,婚房買在高檔小區。
然而,當她知道顧清俞也要在同一社區買房時,語氣就變了:
“我們昕昕要結婚,沒辦法,清俞又不結婚,一個人住,沒意思的。”
顧清俞的母親為女兒辯護:“她自己有錢,想買就買。”
大伯母被噎了一下,因為顧昕的房子是岳父付的頭期款。
這時,顧清俞說:
“房子我又不想買了,所以大伯母,你就別擔心了。”
對顧清俞來說,比買房子更重要的是一家人的和睦。
攀比就像拔河,彼此較勁只會讓場面劍拔弩張,知足知止才能讓感情持久綿長。
尤其人到中年,平時天南海北各忙各的,只有過年才能相聚一堂。
與其在攀比中獲得虛假的幸福,不如好好珍惜相聚的時光。
就像有人說的:
「小時候喜歡親戚聚會,熱鬧,有排場;
長大後討厭親戚聚會,問東問西,互相比較;
人到中年又覺得親戚聚會不容易,一年才能相聚一次,應該珍惜。 」
不在物質上較勁,多在情感上交流,才是親戚間最好的往來方式。
來源:視覺中國
人到中年,最怕過年,但也最渴望過年。
因為過年回家,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療癒。
就算你身無分文,只要回家,就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就算你傷痕累累,只要回家,家人就會給你最好的慰藉。
當你與家人圍坐,伴著窗外爆竹聲聲,聽著屋內言笑晏晏,你會發現:
這世上最幸福的事,不過是父母安康,兒女繞膝,親友閒坐,燈火可親。
快要過年了,願你辭暮暮爾,煙火年年,朝朝暮暮,歲歲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