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的時候,最容易暴露你的層次(經典)

之所以有時你會覺得孤獨,
因為你的精神是貧瘠的,你會覺得寂寞。
就算在人群喧囂處,
你在進行的也是無用的社交。
台灣作家龍應台有一個長期的習慣,
每天抽點時間出門散步,
在家附近的山路上,
看花貓嬉戲,看花開花落。
「只有一個人走路,
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和其他人在一起,多少會分心。
所以,正如周國平所說,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
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
獨處的時候,安於寂寞,
保持一種享受的態度,
不斷審視和充實自己。
06
TED 演講者皮克·耶爾,
29歲時就過了一般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住在派克大道與二十街交界處的一間公寓裡;
在曼哈頓一棟摩天大樓的25樓上班;
工作是為《時代》雜誌報導國際時事;
可以隨心所欲地到世界各地旅行。
然而在忙碌、興奮之餘,
他覺得自己只是在盲目的狂奔。
於是,他選擇逃離現在的生活,
搬到日本京都的一條後街,生活了一年。
正如《安靜的力量》中他所認為的,
「放空」是解決麻煩必要的方式,
所以他倡導,關掉電腦、把手機丟到一邊,
長時間獨處、靜坐的生活。
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檢視自己的生活,
才能將生活過得更明白。
美國作家梭羅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
他越是富有。
能在自己的獨處時間裡,
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的人,
必定是真正的富有。
07
清代金石家張廷濟有一幅對聯,
「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
意思是:
儒學大師朱熹喜歡花半天靜坐,
歐陽修常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讀書。
這讓我想到一個說法:君子慎獨,
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
記得《百年孤寂》裡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成長、相愛
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
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的確,我們不能避免孤獨,
所以要鍛鍊自己獨處的能力,
讓獨處,成為最好的修行。
今日話題
我們一直在說極簡掉無效的社交。
那麼,極簡掉無效的社交之後,
你是感到獨孤,還是感受到自由的美好?
作家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中曾寫道: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每個人的生活都少不了獨處,而獨處也最能讓我們看清一個人。
一獨處,看得出一個人的教養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偶然間遇到或得知,之前非常欣賞的一個人在獨處時,竟完全是另一番令人作嘔的形象,就瞬間失去了交往下去的慾望。
日常生活中,那些乍看之下覺得好相處的,未必真的友善;那些衣冠楚楚的,也不一定是君子。
在電視劇《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裡,安嘉和在外是醫院的外科專家,也是眾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
他有著體面的工作,待人溫和,事業愛情雙豐收。
但在家裡,他的殘暴扭曲卻令人髮指,找各種理由對自己的妻子施暴,將她打的奄奄一息,以至於對人生徹底失去了希望。
最後更是一步步變成了罪犯,走向深淵。
不得不承認,人前所謂的「教養」不過是場恰如其分的表演,只有在獨處時,我們才能看出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當你認識一個自以為「完美」的人時,千萬不要被眼前的表象迷惑,多和他身邊的人聊聊或者看看他獨處時的樣子,再決定是否去深交。
二獨處,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層次
之前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從哪一刻開始,你才真正認識一個人?”
有位網友回答:
「私底下的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本性。獨處的時候,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層次。」
記得當年朋友小靜特別挑,別人幫她介紹男朋友,處了沒多久就沒了後話,後來突然聽到她結婚,很多人都很驚訝。
當問及緣由,她說自己丈夫家庭很一般,但獨處的時候特別喜歡看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
最讓她最印象深刻的是去他家時,看到一整間書房的書,瞬間心底就有了決定。
用大家都很熟知的一句話說: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也暴露了你的生活層次。
那些層次高的人,都懂得自我約束,利用各種機會提升自己;而層次低的人,越不懂得控制自己,表裡不一。
請記住,一個人獨處時的生活方式,藏著他最真實的層次。
三獨處時做什麼,決定了你是誰
演員之中,最令許多人欣賞的莫過於陳道明。
當年出演電影《圍城》之後,他的演藝事業就達到了一個頂峰,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時期,他選擇了息影。
後來即便偶爾活躍在大螢幕上,更珍惜的還是獨處時的每一分每一秒。
用他接受訪問時的一句話說:
「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
當別人忙著收割名利,跑商演接各種廣告代言,他卻連綜藝都很少參加,活在自己的世界。
閱讀、畫畫、練字;和自己對話;為女兒做衣服、為妻子裁皮包……甚至一個人都能坐一下午。
我想這也正是為什麼他身為演員,身上透露出的卻是一股少見的文人氣質。
是的,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懂得在靜處修身養性,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和覺醒。
要知道,閒暇時獨處,冷靜思考,一步步把事情做到極致,不虛度光陰,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歸宿都是自己。”
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與身邊的人事物保持距離,知道沒有誰離不開誰,好好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無論任何時候,希望我們能忠於本心,享受獨處的時光,去做一個自信獨立、不斷成長的人。
最後請記住,無事可做,有事修身,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