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告訴我:幻想依靠子女,是這輩子最大的失誤

01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人老了,究竟可以依靠誰?
如果放在以前,那唯一的答案,就是依靠子女。畢竟養兒防老。
但如果放在現在,那唯一的答案,就是誰都靠不住。包括子女,也是久病床前無孝子。
養兒防老,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
這裡邊,就牽涉到金錢、時間、感情、距離、耐心等等。而這五點,絕大多數子女都不具備,自然就無法養兒防老。
永遠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別人就有可能親手掐滅你的希望之火。
02
一位老人告訴我:幻想依靠子女,是這輩子最大的失誤。
楊大伯夫婦生養了4個子女。在年輕時的他們看來,養了4個孩子,晚年一定很幸福。
隨著這4個子女長大,楊大伯才發現,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大兒子讀書很好,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大城市發展 ,幾乎不怎麼回老家,跟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二兒子高中就輟學出來打工,如今在當地的省會城市做點小買賣,經常從年頭忙到年尾。 非必要,也很少回到村邊。
三女兒是個堅定的單身族,由於在村裡不受到父母、親戚、鄰裡的待見,所以她特別討厭老家的人與事兒 ,已經搬到了其他城市生活,根本不回老家。
四女兒跟三女兒反了過來,她二十來歲,就跟隔壁縣的男人結婚了,婚後一連生了三胎。賺錢,以及帶孩子,都忙不過來,別說照顧父母了。
對於這4個子女,楊大伯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期待他們養兒防老,根本做不到。要嘛是經濟問題,要嘛是背井離鄉打工的問題,要嘛是代溝、三觀衝突的問題,要嘛是照顧家庭,生活繁忙的問題...
03
上述那四個子女,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
這一點,看看每一年的「年後返程大軍」 就明白了。
一到了正月初七,基本上每個人都需要從老家回程回大城市了。留下來的,只有那垂垂老矣的父母。
一年才陪伴幾天的時間,就算想照顧,也照顧不了。 問題是,人老了,又能支撐多少年?
一定有人會說,難道不能多待幾天嗎?
多留幾天,這是做不到的。對絕大多數的打工人來說,「手停口停」是殘酷的現實。不到城裡打工,就只能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