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不清醒、活得糊塗的人,對於這些事,樂此不疲

腦子不清醒、活得糊塗的人,對於這些事,樂此不疲
value101 2025-03-12 檢舉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從來不是財富,而是「認知」。

認知深刻,未必賺到大錢,但一定安穩無憂。認知膚淺,就絕對賺不到大錢,連安穩無憂也都是奢望。

這個世界,沒有我們肉眼看到的那麼簡單,背後還有無數的潛規則、黑白運作邏輯,支撐著人類世界的發展。

說得接地氣一點,在職場裡邊賺錢,都牽涉到各種各樣的人情世故。搞不懂,看不透,缺乏一定的認知,就很難混下去。

提升個人的認知,讓腦時時保持清醒,是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義。否則,蠢病難治。

一個現實:腦子不清醒、活得糊塗的人,對於這些事兒,一般都樂此不疲。

 

一、從眾心理嚴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網路的發展,加劇了社會整體的「從眾心理」。

身處其中的個體,也會受到群體性從眾心理的影響,變得隨波逐流,而沒有自己的主見。別人說什麼,自己就做什麼。

舉個例子。某短片說,吃了XXX藥可以包治百病。對於如此說法,你是否相信?

也許,你會相信,也許,你不會相信。但不論你是否相信,都會有一大堆人選擇相信,從而爭先恐後去購買。

其他的問題,也是類似的。對於別人的推銷、宣傳,沒有任何的思考,而一味選擇相信、盲從、隨大流,這就是「糊里糊塗」的表現。

要記住一句話:真正的好東西,是不可能在市面上流通的。就跟好崗位一樣,真正有油水的崗位,一般人是接觸不到的。

從眾的本質,就是成為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只有被人收割的命運。

 

二、思維停滯,跟不上時代的節奏。

在2025年的今天,有多少人的思維,能與時俱進,跟上2025年的節奏呢?

應該說,沒有多少人。因為絕大多數人的思維,都存在著一定的“停滯性”,往往落後於時代。甚至有些人的思維,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如果你經常接觸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你會發現,這個群體當中的大部分人,思維還停留在90年代下海經商的時期,也就是他們二三十歲的時候。

如果你經常接觸三、四十歲的準中年人,你會發現,這個群體當中的大部分人,思維還停留在2010年房地產黃金期左右,也就是他們二十來歲的時候。

人性有一個巨大的缺陷,慣性思考嚴重,而且是年輕時期的慣性思維嚴重。二三十歲養成的思維,會貫穿他們的往後餘生。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