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讓你淪為底層的,就是原生家庭

01
影響一個孩子成長的,究竟有什麼因素?
家庭(學校)教育因素、成長氣氛因素、認知思考因素、物質兜底因素、關係背景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上述這些因素,都跟什麼有關?毫無疑問,都跟「原生家庭」有關。
原生家庭,不僅僅是家庭那麼簡單,它還是一個人成長、性格思維塑造的關鍵。
只要留意互聯網,就會發現,人們對於「原生家庭」的評價,都是以貶義、消極為主。因為無數原生家庭的錯誤,毀了孩子的一生。
一個殘酷的現實:讓你淪為底層的,就是原生家庭。
02
原生家庭的教育,貫穿人之一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不只學校的教育,還有原生家庭的教育。
相較於學校的教育,其實原生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會更深刻。甚至到了刻骨銘心的地步。
學校的教育,了不起教人如何閱讀、寫字、考試。而原生家庭的教育,會塑造孩子的三觀,以及塑造他們的性格。
對比一下就懂了。
在偏遠農村,有相當一部分父母,都不讓子女去讀書,或直接讓他們輟學,出來當童工。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過是底層的牛馬而已。
在大城市,有相當一部分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不僅鼓勵他們上大學,還出錢讓他們去深造。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
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牛馬。只要深造得當,出路得當,就有可能擺脫牛馬的一生。
03
原生家庭的成長氛圍,貫穿人之一生。
如果說家庭教育只是基礎,那家庭的氛圍,就是影響人之命運選擇的關鍵。
說起來很拗口,其實舉個例子,我們就懂了。
父母婚姻和諧,毫無爭吵的家庭,子女都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如此,長大之後,他們對於婚姻,就不會抗拒,反而特別嚮往。
因為父母的婚姻幸福,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例子。
反之,父母的婚姻不和諧,總是爭吵不休,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從小耳濡目染的子女,就會對婚姻產生厭惡、嫌棄、敵視感,認為婚姻不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