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句“反話”,專治矯情和擰巴

這6句“反話”,專治矯情和擰巴
value101 2025-03-24 檢舉

真正的領導力是做自己。多數人都是照劇本走,別人安排什麼就做什麼,那等於是工具人;只有當你跳出劇本,表現出主動性的時候,你才算活出了自己。

 

——萬維鋼,《讀者》2023年第7期

人生不是一個單一的階段,而是一個一個的週期。

我們時而在峰頂,時而在谷底,時而人間清醒,時而內耗迷茫。如此,周而復始,無止無休。

還好總有些話,像一束光,瞬間照亮我們,給我們指引和方向。

如果你此刻正陷入精神焦慮,工作生活不那麼如意,不妨看看下面這6句話,總有一句能幫你撥清迷霧,助你脫離困境、繼續前行。

 

成長不是把哭聲調成靜音,而是把哭聲放大,讓該聽到的人都聽到。

有人說:“所謂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把情緒收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個人學會堅強。”

可哭聲一旦調成靜音,就沒有人會注意到你哭了,人人都以為你沒事,以為你很堅強,以為你並不在意。

那麼以後,他們該怎麼對你,還怎麼對你,同樣的委屈和難過,就會在你身上一遍又一遍重演。

這不是成長,這是給崩潰貼上「我很好」的標籤。

真正的成長是忠於自己,成全自己。想哭就大聲哭,不遮不掩,讓該聽到的人,都聽到。

這樣他們就知道你的痛點在哪裡,你的委屈是什麼,方便之後規避和注意。

把哭聲調成靜音,不會減少傷心的程度,反而會壓抑自己,這是自我逃避,自欺欺人。

把哭聲放大,讓該聽到的人都聽到,這是坦然接受自己,對別人是一種提醒和警示,對自己是一種深度呵護。

 

來源:視覺中國

 

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無法互相理解也沒事。

人與人之間,能互相理解最好,不能也沒事。

小草不需要理解大樹,井蛙不需要理解鴻餛飩。

但它們的存在方式都是合理的,沒有誰對誰錯,誰優誰劣。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凡與自己不一樣的,就都是不該存在的。

但其實,沒有什麼絕對的合理不合理,適合自己的,就是合理的。

你認為他不應該把父母留在鄉下,自己在大城市住大房,開好車。

殊不知,是父母適應不了大城市,也捨不得離開自己的老屋和鄰裡,所以不願意來。

你認為夫妻倆就應該有事好好商量,不能單方面做決定。

殊不知,有些夫妻是沒辦法坐下來好好溝通的,一張嘴就吵架。

黑格爾說:“凡存在,即合理。”

你認為不合理,是因為你不是他,沒在他的位置上,沒在他的處境下。

如果你在,那麼你就能理解,那些看似的不合理,其實是他們當下狀態下,能拿出的最好解決方案。

所以,別人的理解只是錦上添花,自己理解自己,才是雪中送炭。

 

來源:視覺中國

 

當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時,我就能改變了。

很多人都想過,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習慣,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

但真正能改變的,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改變的關鍵前提:先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

接受,是改變的第一步。

不接受,或者說,不能打心眼裡真正接受,是無法完成有效改變的。

你想改變熬夜的習慣,就得承認自己熬夜,接受自己是個熬夜的人。

而不只是嘴上說說,心裡想的卻是:其實我這也算不上熬夜,只不過是睡得晚了一點點而已,況且也不是天天這麼晚。

但凡這樣想,你一定改變不了。

因為你壓根沒有接受自己有熬夜的毛病,你覺得那不過是偶爾為之的小機率事件。

人不可能去改一個,自己認為沒有的習慣。

有句話說:“看見自己,才能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接受下雨的事實,才會去找傘。

接受自己的“不好”,才會去改變。

當你有一天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時,才能召喚出另一個不同的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不要指望遠方,不要幻想別處,活出這個東西,你要習慣就地解決。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