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日子過得舒心的,都早早修練了這種能力

退休後日子過得舒心的,都早早修練了這種能力
value101 2025-04-02 檢舉

作家史密斯曾遇見一位執著於攀比的律師,她將這段經歷記錄在《我們內心的「壞東西」》一書中。

在世人的眼中,這位律師是人生贏家,事業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滿。

但他一直不快樂,只因為熱衷和身邊人比較。

朋友住豪宅、開豪車,他會憤憤不平;別人的孩子出類拔萃,他會鬱鬱寡歡。

身邊人形像出眾會讓他陷入挫敗,同儕精力旺盛也會讓他心有不甘。

小時候不如他的老同學,如今都作出了一番事業,可他因為習慣與身邊人比較,經常怨聲載道,事業也發展不順。

加州大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對人類的攀比心進行了深入研究。

結果發現,人一旦將自信、快樂和對事物的看法建立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上,就很容易變得患得患失。

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大可不必羨慕別人的優勢。

有的人不善言辭,但潛心鑽研技術,對自己的領域見解獨到。

有的人學歷普通,但極具語言天賦,與國際友人對話毫無障礙。

有的人其貌不揚,但擅長溝通交流,在組織中的人際關係和諧有序。

與其迷失在世俗的標準中,不如安排好自己人生的節奏,並掌控住自己前進的步伐。

停止攀比,認清真實的自己,才能將生活經營得有滋有味。

 

來源:視覺中國

 

靜音模式,不爭辯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這樣寫道:“不要和一個傻瓜爭辯,不然別人搞不清楚誰是傻瓜。”

思想不在同一深度的人,注定無法達成共識。

很多時候,越是爭辯,反而將事情越描越黑。

爭是本能,不爭才是本事。

董宇輝成為帶貨達人後,一度引發爭議。

有人詆毀他的長相,有人質疑他的書單淺薄,還有人註冊多個帳號,對他惡語相加。

董宇輝從未有任何爭辯,而是用“烤腸理論”,破了這個局。

那天,董宇輝與鵬鵬直播時,順手夾起一根烤腸,問大家烤腸的形狀。

從攝影師的角度看是長方形,鵬鵬則說像是感嘆號,而董宇輝的視角看,它是個圓圈。

他意味深長地說:

「不要再跟人抬槓了,咱倆立場不同,看到的東西自然不一樣。你是對的,我也是對的,咱倆都是對的,我為什麼要說服你,你又何必要說服我。”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處事方式。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思想與主張,更無法控制他人的言論與行為。

層次不同,不必相融;認知不同,無需溝通。

內核越穩的人,越不屑於爭辯,更不會消耗自己的精力,為他人的無知人埋單。

面對突如其來的惡意,淡然自若,才會給心靈鬆綁;沉心靜氣,才能讓精神自由。

 

來源:視覺中國

 

“每個牛人都要有個穩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易被風吹散。”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心態失衡的瞬間。

內核穩的人,擁有力挽狂瀾的實力,也能展現出雲淡風輕的從容。

面對職場的挑戰,他們有耐心穩紮穩打;面對人心的複雜,他們有勇氣一笑而過。

他們在人前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同時也開啟了這三種情緒模式:

節能模式,戒掉內耗,專注於內在的需要;

屏蔽模式,拒絕攀比,擁抱生命的美好;

靜音模式,放棄爭辯,擺脫自證的困擾。

於是,無論面對怎樣的人生挑戰,他們都能乘風破浪,奔赴遠方的星辰大海。願你我都能擁有一個穩定的內核,創造正向的情緒,豐盈自己的內心,打造獨一無二的自在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