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狀態

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但凡你想做點什麼,提前告訴了別人,這事大概率會變黃。
例如,在單位爭取某個職位,眼看要成了,一說出去就會有波折;
例如,考編考職稱,信誓旦旦地宣布後,結果很可能不盡人意。
有人就感慨:好事一說就沒,壞事一說就準,簡直是一門玄學。
這或許就是老話說的,事以密成,言以洩敗。
其實,道理很簡單。
你把要做的事聲張出去,會平添很多阻礙。
要麼引來他人的猜疑嫉妒,要麼攪動自己的心緒,都無形之中改變了事態走向。
若想成事,我們就得穩住自己,守口如瓶,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努力。
特別是中年以後,家庭、事業都需要好好經營。
這就是為什麼我勸你,人到中年,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狀態。
多年前,我對接過一家會計師事務所。
實習生小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女孩特別單純,一看就是不經世事的那種。
當時,和她一起實習的,還有個叫小新的女生。
她們經常一起跑審計,慢慢地關係越來越好。
一次, 倆約著吃飯,聊著聊著就打開了話匣子。
小王把自己接下來要幹啥,未來的打算一股腦全說了。
她打算過了實習期,就備考中級職稱,累積兩三年經驗就去單幹或是當合夥人。
她推心置腹地說半天,小新也說自己打心眼裡為她高興。
然而,這頓飯吃完沒多久,全公司就開始對小王議論紛紛。
有人說她太浮躁不踏實,有人不滿她備考職稱,耽誤了工作。
一時間,小王是麻煩纏身,焦頭爛額。
後來有人悄悄告訴她,事都是小新傳出去的。
小王這才意識到,上次吃飯時自己不該什麼都說。
最後,領導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提前終止了小王的試用期。
這個結果,表面看是她遇人不淑,本質上還是她心性不穩城府太淺。
事,不到辦成那一刻,都會有變數;人,不管是誰,都別高估了關係。
年輕時涉世未深,我們對「禍從口出」體會不深。
等跌了跟頭吃了虧才驟然明白,話不可多說,人不能輕信。
尤其是對自己很重要的事,說多了就是錯,說過了就有麻煩。
不信你觀察一下,那些能成事幹大事的人,嘴巴都是很嚴的。
他們不但自己不會說,就算你有意問,都問不出什麼。
要躲開麻煩,順順利利地達成目標,我們也得盡量少說。
忍住過度的分享欲,克制內心的動盪浮躁,才是成熟的表現。
我們單位有個小伙子,工作勤懇,人也機靈。
入職滿3年的時候,他成功競標了團隊主管。
依慣例,正式上職前,有兩週的公示期。
但就是這段時間,他在閒聊的時候,說了一些就職後的打算。
什麼獎懲措施,考核辦法,定期輪調等。
或許是被牽扯到了利益,竟有好幾個人寫匿名信舉報他。
結果,公告期沒過,他的任命就被撤銷了。
這件事再次印證了阿德勒的名言:成熟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世事人情,好似一張大網,一不小心就會把人牽連住,讓你功虧一簣。
利益較量間,你說的每句話都可能成為把柄;
在生存競爭中,你要做的事都是一等一的機密。
不到萬不得已,不到板上釘釘,我們的打算,誰都不要告訴。
關於這點,我就很佩服老同學錢哥。
前陣子,幾個大學同學會,我得知錢哥不只開公司了,還拿到了三輪投資。
如今,他公司早就開業了,有條不紊地進入正軌,一切都欣欣向榮。
我就納悶,這麼好的關係,開公司的事他怎麼一句不說,連開業都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