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之後,最好的心態,就是“我不要了”

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對周圍的人不友善。因此老人出行,是很不方便的。
比方說,老人在家門口設立一個大桶,或是一個鞋櫃,上下樓的人都側身。老人故意丟東西到樓下。
老人的惡行,被大家不齒。一旦老人倒地,或要人推輪椅,那就人人愛莫能助。
古人雲:“千元買房,萬元買鄰。”
好鄰居,互相幫助,可以帶來很多的便利。
七十歲的老人,自己走不動了,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好,就少麻煩兒女,不給大家庭添亂。
有鑑於此,人這一生,都要學會搭把手,習慣性問好。對周圍的人,如春風一樣。那麼人在晚年,就會收穫一陣春風。
05
朝聞道,夕死可矣:學問無為。
看過很多七十歲的老人,出門了,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他們身體很好,還會發小視頻,但是對於看病流程,旅遊訂票,手機搭車,一竅不通。
學習是不能停止的,這是方便自己的行為。
不要問學了,會有什麼大用處。也許一直用不到。比方說,某種病痛的研究,有成果,但是自己一直沒有這樣的病。
用不上,那也要學,算是未雨綢繆。
學好了,成果不是很好,也沒有關係,我們享受的是學習的過程。
就是一個人到病入膏肓的時候,還能看幾本書。為自己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這是了不起的行為。
要懂得,人的麻煩,多半是因為認知太低。反過來說,太陽底下就沒有什麼新鮮事。
06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錢財不爭。
多少人,在七十歲,還使勁摳門,要很多存款。
多少人,買了理財產品,還不告訴兒女。
更可怕的是,有老人去別人的公司投資,結果被騙了,還蒙在鼓裡。
有句話說得好:“你盯住人家的利息,人家盯住了你的本金。”
人要追求富貴,但是到了晚年,富貴就隨緣了,千萬不要爭奪。
特別是退休的人,每個月有退休金,還愁什麼呢?
聰明的老人,到了晚年,把錢逐步給管理,把投資的事情,也交給兒女,自己手裡沒有什麼錢財,但是一點麻煩也沒有,慾望也消失了。
07
作家萬特特說過:“生活中有四件事情可以改變你,愛、音樂、文字和失去。前三件事讓人心生希望,請允許最後一件使你變得勇敢。”
是的,上半生拼命去得到,後半生就慢慢要失去。得失是自由的,內心就是沒有掛礙的。
七十歲之後,常常對自己說“我不要了”,這不是消極,而是給心靈減輕負擔,給生活添加溫情,給子孫多一些福氣,給他人隨性的關愛。
人活一輩子,無非是光溜溜地來,赤條條地走,什麼都有過,什麼都沒有留下。
帶著好心情,享受得到、失去的過程,這就是幸福的一生。
調整好心情,每天都感悟、製造快樂,這就是幸福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