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姊妹結仇之後,也別做以下幾件不吉利的事,害人害己

在戲劇《牆頭記》中,就有兩兄弟,成家之後,在院落裡建造高牆,還互不理睬。
他們的父親很老了,沒有人願意贍養。
礙於孝道,村裡人的指責,兄弟決定輪流供養父親,一月一輪。
到了每一個月“31日”,兄弟都覺得,這一天的三餐是多餘的,應該不歸自己管。於是,他們這一天把父親放在牆頭,看父親倒在哪一邊,就去誰家吃飯。
一個父親可以養活十個兒子,十個兒子養不活一個父親。這就是人性的高牆,自私的高牆。費錢,卻沒有給誰好處。
在農村,如果兄弟姊妹把大院落,建造幾堵牆,會被村人瞧不起。
一旦有外人欺負,兄弟就無法互相顧及,是一盤散沙的樣子,外人就可以得逞。
聰明的人從來不會修牆,大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一份力量,合起來就如一個強悍的拳頭,外人無計可施。
03
破壞婚姻:醜事害人。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兄弟姊妹再不好,大家的愛人再不好,也是家裡的人,跟外人不一樣。
如果破壞了誰的婚姻,這家庭就注定關係亂套,也每天唇槍舌戰,活成外人的笑話。
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叫呂安的男子,妻子徐氏美貌。
哥哥呂巽,長期對呂安不友好,又貪圖徐氏美貌,就找機會和徐氏一起喝酒,灌醉之後,進行玷污。
事後,兄弟互相告狀。他們共同的好友嵇康,要他們不要宣揚家醜。呂巽糾纏不放,導致呂安、嵇康都丟了命。
兄弟、妯娌,這關係是有原則的,一旦亂套了,就醜事不斷。
也有一些家庭,哥哥看到弟弟找對象,暗中使壞,揭發弟弟的短板。
不管是什麼情況,一旦誰的婚姻失敗,並且是家人導致的,這就是深仇大恨,奇恥大辱。
聰明的人總是袒護家人的婚姻,就算兄弟的婚姻出問題了,也會積極維護,主持公道。
04
孟子說:“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
兄弟姊妹如何才能化解矛盾,方法很明顯。
第一,大家給自己定位,做自己分內的事。別過度干涉,形成一定的距離。
第二,大家講仁義道德,彼此都柔軟一點點,從來不形成鋒芒。
第三,家庭的規矩很重要,不只制定,還要嚴格執行。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希望家庭大吉大利,那些不吉利的事情,就要防微杜漸。
仇恨是無法避免的,但愛護多了,仇恨就如灰塵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