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親戚關係看得太重,以「陌生」的方式相處最好

不要把親戚關係看得太重,以「陌生」的方式相處最好
value101 2025-07-04 檢舉

一個人的成長維度高低,往往受限於出身、家庭基礎和背景,底層窮苦人的家庭,由里到外,處處透露出仇視、計較、紛爭。自以為至親的關係當中,往往連一句話也容不下,每個人都有主宰他人的野心,卻不具備壓倒一切的氣場和度量。所以有人說,底層窮人的家庭,就是一座人滿為患的精神病院,人人偏執一端,各不相讓,矛盾一觸即發。

 

在現代契約社會中,缺乏了農耕文化的協作,傳統的數世同堂的大家庭,被三口之家的「小家」代替,親戚之間有距離的相處,價值取向的不同,導致了「親人不親」的社會現象。其實,再親密的家庭關係,最終也必然樹大分枝、漸生間隙、抱團取暖,逐漸拉遠了距離。一個人在這個世上,切莫對血緣親戚關係看得太重,親人再親,以「陌生」的方式相處才能結得長遠:

 

關係再親也有距。

兄弟姊妹再親,最終還是各回各家,限於年齡、經歷、認知層次不同,曾經的親戚,只是血緣的捆綁和情感交織,而彼此素質的差異往往大相徑庭。你以親近之心待人,而他人以城府心機設防,到頭來那個一直吃虧的不願再吃虧,而長期佔便宜的人撈不到好處,關係就走向了盡頭。社會互動的本質就是價值互換,美好期待,家庭關係交織中,彼此更重視實力。人心複雜,凡事適可而止,切勿太過於“湊近”,守住做人的“邊界”,才能長久。

 

交往宜淡勿深陷。

血緣不代表親近,越是有著關係制約,對方往往會依仗著你的容忍和讓步,對你屢屢放肆,有的親戚甚至表現出不尊重、輕視、詆毀,想控制你,強迫你做不情願的事。 “親則忌恨,近則生妒”,看你不順意的不一定是外人,親近的人反而居多。不要給他人屢屢傷害你的機會,也不要違心的去貼近誰,不舒服就是不舒服,如果虛意的迎合讓你覺得很累。你不妨降低期待,以平常陌生的心態淡然相處,忽視一切好與不好,只篩選,不糾纏,更不要向任何人解釋。

 

認知偏誤難苛同。

《增廣賢文》有說:「少時親兄弟,長大各鄉裡」。人與人認知的差距,從來都無法補齊,有的人身處屋簷之下,看不到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腦子裡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爭多論少,斤斤計較,處處算計,有時候親緣變成了孽緣,親近變成了妒恨,而且是不可逆的。不要去教育和說服家人,如果相處讓人覺得累,那就不妨退後一步。親人之間的壓迫與霸凌,有時候讓人很失望,不願再理會和觸及。做不成親戚,就算“陌生人”,彼此放過,莫要糾纏。

 

同氣連枝莫爭鬥。

翻過臉的人,永遠沒有和好的一點可能,無論關係有多親近,因為翻臉那一刻才是最其實的樣子。看在曾經的親情牽絆、同在一個屋簷下的份上,心裡不要太過記恨,更不要去爭鬥,離遠一點,看淡一點,不要讓那不好的一面,「污」了你的心,有時候隻字不語,就是最好的方式。任何關係,當對方不珍重的時候,就毅然放手,允許一切發生,以淡然平和之心處之,莫要太過於放在心上。

 

管住自己的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善於言語,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本領;學會閉嘴,卻是一種人生極大的智慧。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感,才能於人於己皆有益,於心於路皆歡喜。

 

小時候,我們需要花幾年的時間來學習如何說話;長大後,我們卻要用一生來實踐如何閉嘴。人很多的福禍,都出自於自己的口,所以言語之前,定要思慮再三,寧可少說,切勿妄言。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