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子女再孝順,也不建議長期獨自伺候生病的老人?原因太現實

為什麼子女再孝順,也不建議長期獨自伺候生病的老人?原因太現實
value101 2025-09-03 檢舉

小時候,總覺得父母無所不能,他們是家裡最有力量的支撐。長大後才發現,真正的「強壯」不是揮灑青春,而是當父母年邁、生病、脾氣變得難以捉摸時,子女還能不離不棄地照顧。

但現實告訴我們:照顧生病的老人,不只是體力活,更是心理戰。有時候,「孝順」不但沒有換來溫情,反而變成了彼此間情感的拉扯。

 

01

回家照顧母親不到一個月,我崩潰了

曉琳阿姨今年已經50歲了,前不久才從國外回來探親。因為疫情這幾年一直未能回國,這次她主動請纓,回老家照顧年近九十、身體每況愈下的老母親。

她原以為,自己比哥哥更有耐心,母親也會因為她的「用心」而有所感動。

一開始的確如此。她剛到家那幾天,母親喜笑顏開,連配合吃藥、洗澡都格外順從。曉琳心裡還暗暗慶幸:“原來媽媽還是挺通情達理的。”

 

但這樣的「蜜月期」不到三天,就戛然而止。

母親突然變得像「變臉」一樣,一天四頓飯,夜裡不睡,凌晨五點準時「吵醒全家」。

稍微一不順心,就開始哭訴、指責:“你是不是嫌棄我老了?是不是巴不得我早點走?”

更難堪的是,只要有鄰居或親戚上門,她就立刻“控訴模式”上線,一副苦情戲碼,“我女兒只會嫌棄我,早知道還不如別活了。”

曉琳幾次壓抑住情緒,但到第25天的時候徹底爆發:「我每天照顧你吃喝拉撒,連跟孫子打個電話你都不讓我打,到底怎麼做你才滿意?」一場爭執之後,母女關係幾乎崩潰。

 

02

久病床前無孝子,再深的感情也會被磨光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誰變了,是被生活逼的。”

曉琳從前常聽哥哥抱怨照顧母親太累,還不時接到母親的“投訴電話”,覺得哥哥是不是太沒耐性。

但當自己真正下場,才體會到──照顧年老多病的老人,光有「孝心」遠遠不夠,還要有無窮的耐心和心理承受力。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許多父母年紀大了以後,不僅身體出了問題,情緒也變得極為敏感。

怕子女不理自己,怕成為負擔,又渴望被關注,於是用抱怨、指責甚至情緒勒索來「表達需求」。他們不是真的狠心,而是不會表達。

但對子女而言,日復一日的高強度照顧、被無端責備、被外人誤解,很容易就被消耗殆盡。有人說:“我不是不愛爸媽,我只是已經沒有力氣了。”

 

03

別一個人硬扛,長期照顧老人家要說策略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