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大媽午餐後猝死!醫生:飢餓吃飽坐著,也別在飯後做這5件事

「先來根煙,解飯膩。」這種飲食習慣後的小對身體損害很大。飯後吸菸會使有害物質吸收率增加1.5倍以上 ,除了損害肺部和血管,也大幅提升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癌症風險。
立刻午睡
認為“睡一覺,養精神”,結果剛吃完就馬上倒頭就睡。這樣做會引起胃內容物逆流 ,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症,也會消化不良不良。調查發現, 飯後立刻午睡的老人,消化系統疾病盛行率高出正常人24% 。
情緒激動或用腦過度
討論家事、算帳、玩麻將,這些皮膚無害的飯後消遣,其實在祝融飯後血流狀態下,很容易引發血糖波動,增加腦卒中等急症風險。尤其是第3點那種飯後抽煙+打牌的“組合套餐”,風險堪比“導火線”。
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想:那不動彈也不是辦法,吃飽飯總不能一直躺著吧?確實,醫生也不是鼓勵“久坐不動”,而是提醒,飯後頭半小時要安靜休息 ,讓身體有時間消化和調整。 30分鐘後,可以輕鬆站起來,做一些緩和的家務、小步慢走,但絕不能「飯後抽煙,賽過活神仙」。
飯後養成好習慣,這些調整讓你更安全
健康的飯後習慣養成,其實也很簡單。不用迷信什麼“飯後黃金10分鐘”,簡單實現下面原則三個,危險可以大量減少:
飯後休息20-30分鐘
別急著洗碗、遛彎、小憩。靜止只是坐著、安靜發呆,讓消化道血流保持穩定,心腦供血不被打斷。
飯後清淡飲水,莫貪涼
飯後喝溫水、避免冷飲。飯後不建議立即喝大量涼水、奶茶類飲料,舒緩腸胃、引發腹瀉。
30分鐘後訓練活動
不用走路運動,習慣擺放餐桌、慢慢整理屋子即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散步速度以「能說話但不能唱歌」為宜 。
飯後一小時內,別抽菸、泡澡、午睡。
這些人可以推習慣到飯後一小時以上再做,直到基本消化、身體機能恢復平穩進行。
發現自己總是犯下上面這些錯誤,也別擔心。慢慢調整,家人的監督和陪伴很重要。真正安全的飯後生活,是“不快不慢”,給身體一個喘息的機會。
身體健康其實就在每天的飯後十幾分鐘。讓爸媽少出大問題,這些事要盯的不是吃得多少,更重要的是飯後別忙著折騰 ,但要多歇一會兒,都比「勤快」來得安全。醫生的話雖然簡單,絕對不是嚇唬人。每年都有太多類似劉阿姨這樣的遺憾發生,大部分和疏忽的飯後習慣不了脫乾系。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按讚、留言、轉發給身邊的人。關注健康,從理解身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