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如果一個人獨居,需要擁有這幾種“歸途”

人到晚年,如果一個人獨居,需要擁有這幾種“歸途”
value101 2025-10-17 檢舉

要懂得,如果身體注定要流浪,那麼靈魂就要有地方可以安放。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

根據現實來看,建議獨居的老人,為自己準備以下幾種“歸途”。

 

第一,珍惜緣分,不拒絕黃昏戀,找一個噓寒問暖的人,相伴餘生。

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會支持老人的黃昏戀嗎?

網友“yuen”說,父母大半生的精力,都在關注我們的成長。父母老了,要為自己活一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退一步來說,老人有了依靠之後,身邊有人端茶送水,也不會一直拖累兒女。最重要的是,老人的精神不會空虛。

事實上,老人孤獨的時候,也需要一個擁抱,需要有一個地方,撒撒嬌。

 

作家李萍萍寫過一個叫“珂宜”的女退休老師。

珂宜病入膏肓的時候,寫下遺囑,讓醫生轉交給老伴。遺囑用信封裝著,裡面有一張知識女性的照片,五六十歲的模樣。原來,這是珂宜給老伴找的“新對象”。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所有的愛,都有一個好處——治療內心的滄桑。

獨居的老人,如果有了黃昏戀,那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也能從兒女的家裡,搬回自己的“家”,生活會自由一些。當然,兒女也會放心。

 

第二,存一筆錢,過節儉的生活,不給兒女添負擔。

不管多大年紀,有錢才是活下去的底氣。也許兒女很富有,隨時都會拿錢給你,但是你總得看一看臉色,怪難受的。

你有養老金,還有存款,兒女就不要承擔贍養費了。萬一有什麼事情,大家出力,不出錢,也容易一些。

有了錢,買啥吃啥,都會自由的。

 

第三,融入社會,和身邊的老人多交流,五湖四海皆朋友。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老人。可是你不去主動攀談,對方也不會搭理你。

主動去和同齡的人交流,那麼很快就會打開話匣子。多互動幾次,大家都是朋友。都是老人了,也沒有利益衝突,何必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一道高牆。

“融入城市”,其實是融入到某個群體,找到自己的樂趣,找到可以說話的地方。

 

第四,堅持善良,做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讓生活環境變得溫暖。

閒來無事,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那麼你的愛心,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反過來說,大家也會幫你一把。

互幫互助的環境,會讓獨居的老人,遠離孤單。借助大家庭的力量,老人的生活,也會體面一些。

 

第五,平易近人,在給兒女點讚的同時,別忘了給女婿和兒媳點贊。

你住在兒子家,其實是住在兒子和兒媳共同的家;住在女兒家,也是住在女婿家。

人老了,管好自己的嘴,說一些開心的話,尋找身邊人的優點,就好像推開窗戶,讓陽光湧進家庭一樣。

人到晚年,如果一個人獨居,需要擁有這幾種“歸途”

 

04

《百年孤獨》裡寫道:“一個人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一個人的日子不好過,但是不能逃避,而是要積極面對。只要把陽光和春天請進了生命,那麼在任何地方,都會活得體面。

經歷了世事無常,餘生要現世安然。

看過了夕陽西下,還有星辰和月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