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搭飛機時,機場公共充電線千萬別用!后果很嚴重,別不當回事
雖近年民眾資安意識和敏感度普遍提升,但手法日新月異的詐騙事件仍層出不窮,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今年3月就曾提醒旅客,在機場應避免直接使用公共USB充電埠,建議使用自備的插頭進行充電。未料,近日傳出有民眾在機場公用充電線幫手機充電後半小時,銀行賬戶竟被盜領10萬元,網傳影片內容宣稱,駭客會在公共充電線中植入惡意裝置,手機一旦連接,就可能被轉走存款,提醒使用者應開啟「開發者模式」,避免駭客入侵;美對于網傳賬戶盜領案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調查報告。
事實查核中心指出,刑事局表示,5月並未接獲網傳宣稱「用機場公共充電線充電後,銀行賬戶遭盜領」的報案紀錄,國內也沒有類似案例發生;航警局也說目前未受理或接獲民眾反應此類案件。針對充電線能否成為盜領工具?調查報告顯示,資安專家劉彥伯說明,金融應用程式多設有身分驗證及OTP等雙重驗證機制,即便手機因使用公共充電線遭入侵,攻擊者最多竊取資料,要在使用者不知情下背景操作銀行App並通過雙重驗證,技術難度非常高,目前尚未有已知攻擊手法。
LINE資安長劉威成補充,金管會規定,轉賬必須通過一次性密碼或雙因子驗證,傳言宣稱能透過充電線轉走10萬元,並不符合現行安全機制,可信度令人存疑。
至于是否應打開手機「開發者模式」?劉彥伯強調,原廠不鼓勵一般使用者啟用,影片中教導啟用Android開發者權限的作法他「非常不建議」,該模式會解鎖系統的進階功能與權限,若開啟後被惡意程式利用,可能導致擴權、繞過或停用系統安全提示,讓使用者暴露在更高風險下;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戴毓辰說明,開發者模式原本是為開發與測試用途設計,若因特殊需求開啟,應在使用後立即關閉。
劉威成表示,Android自版本 6(2015年)起,USB連線預設為「僅供充電」,只有在使用者同意時才會進行資料傳輸,若連接充電裝置時出現「是否允許存取資料/信任此裝置」提示,應立即斷開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