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別人的鏡子裡看自己
當我不再照別人的鏡子,才明白幸福是自己的感知。
前兩天和一位同事閒聊,我低落道:自己好像被朋友圈綁架了。
初中同學結婚後,每到假期就曬帶孩子四處旅遊的照片,生活十分瀟灑;
考研考公的朋友也都順利上岸,找到了自己的奮斗方向;
還有的朋友經營著花店和寵物店,做著他們喜歡的事業……
再看看自己,這麼多年了,生活與事業還在原地打轉。
同事聽後沒有多說什麼,第二天,我在微信上收到了她親手給我畫的一幅漫畫。
看著漫畫裡的小女孩,我若有所悟:站在別人的鏡子前,是看不到自己的。
我每天都把自己圈在別人的世界裡,又怎麼會快樂呢?
梭羅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生活是自己的,不在別人的鏡子前停留,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01
不要讓別人的嘴,內耗自己。
看過《奇葩說》的觀眾,一定對馬薇薇的印像很深。
她因講話犀利被稱為金句女王,首次參賽就一舉奪魁。
但後來的幾季裡,外界的評判,讓她逐漸失去自我。
有網友批評她面相刻薄,言語尖銳,她就一改強勢的形象,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溫柔。
可節目播出後,大家又嘲諷她狀態差、沒鋒芒。
於是她重拾犀利的段子,結果觀眾又譴責她脾氣大、戾氣重。
最後她決心拋開一切束縛,敞開心扉講自己的故事。
但還是有人不買賬,甚至失望地說:馬薇薇,你怎麼不像自己了呢?
經歷這些後,馬薇薇一度陷入崩潰抑鬱,最終只能告別舞台。
作家米蘭·昆德拉說:把自己交給他人去評判,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
別人的評價,你越在意,就越被動;越放心上,就越受折磨。
不入耳,不入心,才不會內耗自己。
莫言在獲諾獎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再無作品問世,不少人明里暗裡質疑他“江郎才盡”。
但莫言從未公開解釋,待在家中悶頭寫作。
後來《晚熟的人》問世,兩個半月銷量破50萬,成了所有非議最有力的回擊。
人活一場,毀譽由人,是非在己。
無論你做什麼,總有人想對你指手畫腳。
但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是取決於他人的評價,而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
收回對外界看法的關注,才能找回自我的價值。
02
不要讓別人的節奏,擾亂自己。
最近重溫了電影《無問西東》,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讓我感慨頗多。
清華學子吳嶺瀾的國文成績很好,卻選擇了實科(理科),並把精力都放在了物理上。
可當考試成績出來後,他在公告欄前陷入了迷茫,他的文科門門滿分,物理卻掛了科。
校長梅貽琦找到他,問道:你文科這麼好,當初為什麼非要學實科呢?
吳嶺瀾答道:最優秀的人才都讀實科。
梅貽琦聽後沉默了,好一會才說: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中,會有一種麻木的踏實,卻喪失了真實。
吳嶺瀾當時不解,直到某天,他去圖書館時聽到了泰戈爾的演講:
“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這時,他倏然明白:或許自己生來便要與文為伴,與其盲目追隨大流,不如找回內心的真實。
此後,他不再強迫自己學習實科,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拿來閱讀、鑽研文學,在書卷中尋求自我價值,終成一代名儒。
想起三毛的一句話:
路是由足和各組成的,足表示路是用腳走出來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的路。
世道本就不一,你不必非要遵從世俗的觀念,也不必因別人的步伐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