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那個揉紙團的人
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德。
近日,山東濟南一位老師火了。
她班裡有位小男孩嘲笑一個小女孩的衣服又醜又土,小女孩很傷心。
老師得知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拿出一張白紙,不停地說:
“你長得真醜,你學習真差,你的衣服真難看,老師很討厭你,家長很討厭你、同學也很討厭你……”
她每說一句話,就將白紙揉得皺一點。
最後,她手中的白紙,變成皺巴巴的一團。
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當我們說過很多傷害別人的話,即便再怎麼道歉,
別人的內心,也如同這張揉皺的白紙一樣,無法復原。
視頻發布後,人民日報轉發支持,並做了一幅漫畫。
馬歇爾·盧森堡曾在《非暴力溝通》中寫道: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能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舌頭是世上最柔軟也最鋒利的東西。
不言語傷人,是處世的分寸,更是為人的修養。
01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問: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區別在哪裡?
有個高讚回答說:小孩子講話口無遮攔,成年人開口前深思熟慮。
輕飄飄的言語也有分量,有時你隨口的一句話,就會在別人心裡掀起一陣颶風。
作家駱以軍小時候,跟讀四年級的姐姐一起去買菜。
菜市場有個靠拉貨為生的中年女人,身材矮胖,因為常年奔波,她的臉色蠟黃,衣服上滿是補丁。
姐姐看女人像是從鄉下來的,聽不懂普通話,便大聲對駱以軍說:
“你看她頭很大,臉很寬,渾身還臟兮兮的,像不像動畫片裡的大河馬?”
見女人沒有反應,姐弟倆繼揣測起女人的生活來。
說到“兒子有她這樣的媽媽真可憐”時,女人猛地抬起頭對他們大聲吼道:
“你們是有錢人,你們很棒,你們了不起,我又窮又醜,就不配當媽,是不是?”
四十多年過去了,女人那憤怒又悲傷的神情,至今都讓駱以軍愧疚不已。
錢鍾書先生曾說:“那些竊竊私語,就像飯裡的沙礫或者生魚片裡沒有剔乾淨的刺,給人一種不期待的痛。”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別人帶去怎樣的傷。
人越成熟,越懂得言語有度。
別人的好壞,保持緘默;別人的生活,不予置評。
02
作家亦舒曾說:涵養與修養並非虛偽,故意使人難堪也並非直率,這裡面有很大分別。
你無心的一次調侃,可能是紮在別人心上的一根刺;
你所謂的幽默感,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撕破了對方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尊嚴。
有位網友,高中時家裡出了些變故,不堪重負的他,曾在精神病院待過一段時間。
當時這件事情,只有他最好的朋友知情,網友小心藏著自己這段過往,艱難走過了大學四年。
畢業後,他去朋友所在的城市找工作。
朋友也很大方,找了個很好的飯店,喊了一大幫人來為他接風。
但網友沒想到的是,自己不堪的過去,竟然成為朋友在飯桌上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