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紀:容得下別人譏謗,受得了世間蒼涼
02
受得了世間蒼涼,是智慧。
作家馮驥才在文章中寫過這麼一段話:
“有的人,在你有權有勢的時候,圍著你團團轉,而你離職了,或是無權無勢了,他卻躲得遠遠的。
你千萬要理解他,因為他過去是為了某種需要而讚美你,現在你沒有那種功力了,也就沒有必要再為你吟唱讚美詩了。”
活到一定年紀才明白,世事蒼涼,迎來送往才是人生常態。
前陣子重溫小說《滄浪之水》,裡面有個情節很耐人尋味。
施廳長原先在位時,出差去廣州,高級轎車早早等在了門口,大家為幫他提行李擠破了頭。
退位後再去時,下了飛機左等右等,好幾個小時卻一個人影子也沒看見。
從前他走路帶風,走到哪裡都有人尊敬問好,後來別人見了他,都繞道走。
從前讀到此段,只覺諷刺心酸,後來才逐漸理解,人走茶涼,乃是人生常態。
古時孟嘗君記恨那些在他落魄時對他不聞不問的人,他的門客語重心長地寬慰他: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
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就像生命必然要走向死亡,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這也是事態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們常說時間識人,其實識人的不是時間,是你自己的經歷。
遭白眼、遇冷落,任誰都會憤懣不平。
但當你歷經人生百態,就會逐漸懂得人性之幽微,學會了接受與看淡。
季羨林老先生,特殊時期被下放到牛棚改造,之後那些之前對他笑臉相迎的人,轉眼對他避之不及。
朋友們不再寫信給他,偌大的燕園,也沒有一個人敢上前與他說話。
某天他孫子發燒住院,他推著破自行車匆忙往校醫院趕。
力不從心之時,有人大膽上前幫他推了一把車,他感動得淚水漣漣,還說“這件事、這個人我畢生難忘”。
一次這麼簡單的出手相助,竟使季老一生不忘,當時他被孤立的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憶及從前種種,他卻對任何人都沒有怨恨,“假如我處在別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動不見得會比別人好。”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當你洞察了人性幽微,對人對事就少了一些苛責,多了一些理解。
看懂了一切,也就原諒了一切。
▽
莫言少時經歷過許多不堪的事情,成名後又飽受詬病,總是被譏諷被質疑。
他說,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的經歷與智慧,都濃縮成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強大不是忘記,而是接受。
人間有百態,世情有冷暖,與其一味較勁,不若與之共處。
點個贊吧 ,看清一些事,也看淡一些事,歷滄桑依然良善,經風雨還是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