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有傷的人,不妨看看狄更斯的《雙城記》
從那天起,馬奈特徹底掙脫了痛苦的囚籠。
他的生命中少了一個仇人,多了一個對他敬愛有加的女婿。
王爾德有句話說得好:
為了自己,我必須饒恕一些人。
因為,一個人不能永遠在胸中養著一條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靈魂的園子裡栽種荊棘。
對別人的怨恨,就像心中的一根刺,你陷得越深,就被扎得越疼。
等到被刺得鮮血淋漓,才驀然發現,導致痛苦的根源,不是別人給的傷,而是心中埋的恨。
怨恨的刺不除,內心的傷疤只會日漸潰爛,難以癒合。
拔刺的過程雖然痛苦,但一旦咬牙挺過,便能迎來新生。
心中的怨恨,唯有寬恕方能化解,痛苦的牢籠,唯有放下才能打開。
3
仇恨不能當戰衣
仁愛方能做鎧甲
《雙城記》裡,有個人跟達爾奈長得十分像,名叫卡頓,是一位律師助理。
卡頓長相俊朗,但不修邊幅,整日頭髮蓬亂,穿著邋遢。
每天晚上,他沉迷酒精長醉不醒,白天醒來也只能在法庭上渾渾噩噩,虛度光陰。
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其實才華出眾,不僅知識淵博,文采也遠超旁人。
但他卻毫不上進,情願替別人梳理案情,撰寫材料,把工作成果拱手讓人。
他經常說:“我是個失意的苦工,我不關心世上的任何人,世上也沒有任何人關心我。”
卡頓稀里糊塗地揮霍著生命,直到他遇到了露西。
一次庭審中,卡頓作為辯護方,為遭人誣告的達爾奈贏下了官司,也對證人席的露西一見鍾情。
然而,此時露西心中的位置,早已被達爾奈佔據。
得知這個事實,卡頓心中對達爾奈又妒又恨,他曾當面直言對達爾奈的不喜,甚至不願承認兩人有著相似的臉龐。
無數個淒涼的拂曉,他獨自徘徊在露西家門外;無數個醉酒的夜晚,他枯坐在圍牆邊等待黎明。
有一天,卡頓終於鼓起勇氣,向露西表白。
可他並不願橫刀奪愛,而是對露西說:
“回應我的感情,只會把你引向不幸的境地,給你帶來悲傷和悔恨,使你丟盡臉面。
我很清楚,你對我絕無柔情可言,我並沒有任何企求,只願你能幸福。”
放下這愛而不得的執念,卡頓感覺自己枯竭的內心有了新的變化。
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嘗試戒掉過度依賴的酒精,改變放浪形骸的惡習。
他也開始丟掉嫉恨,慢慢認可達爾奈這個朋友,在達爾奈和露西結婚後,他又全心愛護他們的孩子。
後來,達爾奈因為上一代的恩怨被判死刑。
聽到消息的卡頓,快馬加鞭從倫敦趕赴巴黎。
他幫露西出謀劃策,陪馬奈特到處奔走,找尋一切可以解救達爾奈的機會。
一無所獲之後,卡頓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與密探達成協議,讓密探在達爾奈行刑的前夕,將自己帶進監獄。
昏暗的牢房中,卡頓將達爾奈迷暈,迅速把兩人的衣物調換。
瞞著所有人,他竟下定決心,要替達爾奈去死!
行刑的路上,卡頓對自己說:
“我現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好的事情;我即將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過的最安寧的休息。”
巴金曾感嘆:
多年以來,那個為別人的幸福毅然走上斷頭台的英國人,像一位老朋友時時鞭笞激勵著我,讓我明白怎樣使自己的生命閃光。
趟過人生的大河,沒人躲得過別人潑來的髒水;走過人生的岩洞,也沒人避得開命運倒下的石灰。
有多少人,在怨恨的痛苦中耗盡一生,才終於明白:
恨不止恨,唯愛能止。
把怨恨裝入內心,人生便暗無天日;把仁愛請進心靈,生命才能熠熠生輝。
內心的光輝再微弱,也能撕破黑暗的禁錮,助我們除去滿面污泥,掃去一身塵埃。
仁愛的力量再渺小,也能掙脫仇恨的枷鎖,讓我們和痛苦告別,與自己和解。
4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雙城記》開頭的這段話,預示了大時代的變遷,也暗含了小人物的命運。
故事的最後,德法爾熱夫人在仇恨中走向絕路,馬奈特醫生在痛苦中選擇寬恕,而卡頓付出生命完成了自我救贖。
他們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心中有恨,懲罰的並不是別人;放下傷痛,放過的其實是自己。
一念執著,萬般皆苦,一念放下,天地皆寬。
點個贊吧 ,願我們都能不被過往的痛苦綁架,不被過去的黑暗羈絆,心中有愛,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