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猶太人最智慧的5條成事法則,現在知道還不晚
未來屬於終生學習者。
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3%,但卻掌握著世界上30%的財富。
據統計,世界上最有錢的企業家中,他們占到一半;而美國眾多富豪家族中,他們佔了40%。
他們就是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民族。
愛因斯坦說:“人類的智慧在猶太人腦袋裡,猶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裡。”
幾千年來,一代代猶太學者,將自身的經驗與智慧付諸筆端,寫就了這部巨著。
直到現在,它仍然像一盞明燈,指引著無數猶太人前行。
今天,給大家分享《塔木德》中5條成事法則,凝結著猶太人的智慧,看懂的人受益一生。
1
學會藉力
用更少的力氣,撬動世界
史學家陳壽曾說過:“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一個人想要成事,不僅需要自身努力,還需要外在的助力。
學會向外界借力,才能用更少的力氣,更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塔木德》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猶太商人看中了日本的一個小島,想開發出來做度假村。
但是在度假村建成以後,很少有遊客前來度假。
他的朋友就建議他在度假村的周圍,種上樹木來綠化環境,以吸引遊客。
這雖然是一個好主意,但是滿山荒涼,種樹談何容易。
後來這個猶太商人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向外界稱遊客可以在這座島上種植紀念樹,可以是結婚紀念,也可以是家庭紀念等。
很多遊客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紛紛前來種樹留念。
僅僅一年的時間,山上就種滿了樹。
猶太商人一分錢都沒有出,還賺了數百萬日元。
古話說得好:“好風憑藉力,扶搖上青雲。”
再優秀的人,也有無法觸及的領域;再聰明的人,也有思慮不全的時候。
當你有無法解決的問題,獨自死磕,不如借他人之力為自己所用。
正如羅永浩所說:“自己不擅長、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找擅長的人幫忙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個人的力量太過單薄,善於借他人之長,才能補己之短,更輕鬆地解決難題。
2
保持專注
用極致的投入,深耕能力
有一次,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曾同時受邀參加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
“你們認為,在當前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一個答案:“focus”,專注。
《塔木德》裡說,即使是最弱的人,只要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
生活中的紛擾很多,只有專心致志,聚焦於一點,你才能做出成績。
作家陳忠實,前半生一直在文壇不溫不火。
後來,他立志寫出一本“死後當枕頭”的大書。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他推掉一切應酬和邀約,回到鄉下潛心創作。
他用2年,走遍了西安周邊縣城,查閱了上百卷文獻和縣志。
隨後將自己關在書齋,字斟句酌地寫作,不斷推敲故事,反复打磨細節。
最終耗時6年,完成了長篇小說《白鹿原》。這部巨著,不僅斬獲了茅盾文學獎,也讓陳忠實獲得當代“曹雪芹”的美譽。
作家卡爾·紐波特說:“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專注,守恆。”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成就與輝煌,背後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和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恆心。
正所謂,專心則達,專業則精。修煉專注力,持續付出,你才能修煉出真本事,慢慢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3
時常自省
用深刻的反思,完善自身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背著兩個包袱。
面前是別人的過失,後面是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們總是容易發現別人的問題,卻對自身的錯誤視而不見。
有句話說得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了;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了。”
任何時候,及時反省自己,才是一個人變好的開始。
《塔木德》裡有個商人洛德爾的故事。
洛德爾在一家公司做推銷員。
有次公司安排他和幾個同事,負責推銷一款新型肥皂。
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同事們不是怪行情不好,就是抱怨公司品牌太小。
洛德爾卻不一樣,每次推銷失敗時,他都會反思:
是我對產品不夠了解?是表達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夠?
為此他買了一本筆記本,專門記錄自己的不足。
每天晚上,他都對著本子檢討。
慢慢地,他對產品越來越熟悉,也改正了推銷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