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張譯紅毯上一幕曝光,打臉多少人:你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一旁的人見狀,好心提醒說“你們別往花里站”。
兩人聽後,看了看自己腳踩的花,卻不為所動,堅持站在花田中拍完照才捨得走出來。
哲學家洛克說: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深以為然。
那些沒有教養的人,他們從來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他們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只在意自己的心情,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將給他人帶來多少不良的影響。
教養,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
真正有教養有素質的人,心是平和的,情是真切的,懂得世界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
英國作家波伊斯說:
“任何人,不論多麼博學,只要他的學問和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段尚可估量的距離,就都稱不上是有教養的人。”
真正決定一個人層次高低的,不是物質上的富足,不是學問的多寡,更不是身份的高低,而是一個人的教養。
真正的教養,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隨時隨地自我約束的準則。
本傑明·富蘭克林為了提升自身教養,他曾有意識地梳理了一份好習慣的清單,然後一一對照,從而減少自身的教養盲點。
具體來說,第一步他列出自身要培養的品德,共13項,包括節制、儉樸、勤勞、誠懇、正直、清潔等。
第二步,他設計了一種量化反饋工具,用於自我檢查和督促。
他做了一本小冊子,裡面每一種德行佔一頁。每一頁用紅墨水畫成7列,一星期的每一天佔一列,在上方標明各自代表星期幾。
再用紅線把直列劃成13個橫格,在每一條橫格的開頭,註明所代表美德的首字母。在縱橫線形成的格子裡,用小黑點記下這一天的過失。
每個星期專注於提升一種品德,再小的過失也記錄,其餘品德,只記下大的過失。
這種做法目標很明確,就是通過記錄犯錯數據,明確自己的品德水平,然後儘可能地減少黑點數。
每13個星期為1個循環,1年循環4次。如此反复,慢慢地這本品德手冊上的黑點數就會減少,這也意味著,他正在漸漸養成更多的好習慣。
圖源:全景視覺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
“我們考慮自己何其多,考慮別人卻何其少。良好的教養表現在我們能把這一事實隱藏起來。”
太多的人習慣於放縱自己的慾望,我行我素,他們不知道,過度放縱暴露的是他們內心的空虛和自身的淺薄。
很多人問,教養是什麼?其實它很簡單,藏在每個人一舉一動的細節裡。
教養,就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名片。你如何對待周圍的事物,你的教養就是怎樣的。
適當克制,收斂自己的言行,才是教養的體現。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