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用人方法

很多人跟我抱怨:“Cherry,我們公司沒有人才。”
在我看來,每一個公司都有人才。
而人才大體可以分為4類。我們展開說說。
庸才,慢性毒藥
什麼是庸才?
就是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這一類人,是271中的1。
如何用庸才?
庸才,最好別用。
千萬不能把庸才留在團隊,因為對不好的員工的包容,就是對優秀員工的傷害。
團隊要發展,就要發揮團隊的合力,將庸才留下來,也會影響團隊的績效。
而且留下來,庸才越來越多,就會劣幣驅逐良幣,最後公司就成了白兔窩。庸才,就像慢性毒藥,抹殺了公司的效率。
所以經常會有老闆發出感嘆:“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垮掉了。”
要避免庸才出現在公司。從人力資源端,就要守好進水口,一開始就招靠譜、自驅的人。
幹才,潛力股
什麼是乾才?
這裡說的干才,是講他有意願,執行力非常強,能幹事,但不一定能干好。
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一般有兩個:
1.沒有深度思考
他可能有10件事,但他沒有去思考,哪些是最關鍵的指標,哪些更有價值,而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所以精力分配不合理,一直趕小兔,做了很多無用功。
2.缺乏認知
還有一種情況,是缺乏認知。
領導安排他做一件事,但他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以及背後的原因,無法站在更高的維度思考。
所以,容易被動執行。
如何用乾才?可以採用指令式的管理風格。他們執行力很強,告訴他該怎麼幹,他往往能高標準完成。
但也需要進行輔導,教給他們做事的標準。
團隊輔導中,有16字訣:
第一個,“我做你看”。 就是你看著,我怎麼做。
第二個,“我說你聽”。 我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個,“你做我看”。 管理者看他做得對不對。
第四個,“你說我聽”。 讓他說說背後的原理和他對於業務的思考。
用16字輔導方針,不僅是告訴他要做什麼工作,並且還能教給他思考的方法。
其實就是幫助他開天眼,讓他更深入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是事事依賴你。
幹才是公司的潛力股,輔導方式對了,就能成才。
奇才,不確定性因素
什麼是“奇才”?
就是沒意願,但有能力。只是他的能力沒有用在工作上,沒有用在自己的目標上。
一般表現的情況就是,他的業績非常不穩定,平時業績都很一般。突然一個月,狀態很好,衝上了業績第一名,讓你很意外,突然“出奇”。
他可以給你驚喜,也能給你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