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命的攝影師(深度好文)

攝影師馬修曾說:“攝影就是對生活的截圖。”
人生是一部漫長的電影,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可以被相機記錄在冊。
人活一世,長短無法決定,劇情卻可以自己設定。
想要拍出最美的底片,就要做好人生的攝影師。
暗時打光
一年前,教培行業劇變,新東方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遣散費、違約金、押金、學費......這些天文數字讓所有人為新東方捏一把汗。
除此之外,新東方股價暴跌九成,市值縮水2000億,俞敏洪也因此身價銳減。
年過花甲遭遇人生低谷,俞敏洪沒有一走了之。
他無條件地退了所有學生的學費,結清了教師員工的工資,甚至把將近8萬套桌椅全部捐給了鄉村學校。
支撐他這樣做的底氣,無非是自己強大的信念、不滅的希望,以及對未來清晰的規劃。
俞敏洪積極尋求轉型,他不辭辛苦地在自媒體平台推薦好書,帶領新東方老師直播帶貨農產品,開拓海外中文教學......
終於,在一片質疑與嘲笑中,東方甄選成功殺出一條路,俞敏洪帶領新東方衝出低谷,走出了陰霾。
人生如斯,逆境黯淡,絕境無光,若想絕處逢生就要學會自己“打光”。
這正應了豐子愷先生的一句話:
“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誠然如此,暫時失利只是人生的一次滑鐵盧,而心底的放棄才是死刑的判決書。
人生起落,若是眼裡無光,心中無望,那人生的航船便失去了指明燈,即便加足馬力,也可能船毀人亡。
而最好的活法莫過於,下雨記得撐傘,暗時不忘打光。
身處低谷,為自己註一劑強心針,順著光亮一路前行,終能到達彼岸。
雜時降噪
梭羅曾在瓦爾登湖獨居了2年多,他感慨道:“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吸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
生活紛繁複雜,稍不留神,便會置身於熙熙攘攘的物慾橫流中,要想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要學會“降噪”。
喬舒亞·貝克爾是美國上流社會的一員,不到30歲就已成為一名高管,掌管著150家店鋪,年收入高達6位數。
從學生時代起,他便把努力賺錢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從年薪5萬美金到10萬美金,繼而擁有豪車豪宅,曾經的願望一個個變成了現實。
在眾人眼裡,他是人生的贏家。他也以為擁有了財富,生活會更幸福,然而他的實際生活卻非常糟糕。
因為忙於工作,逢年過節他只能草草買個禮物送給父母;因為無暇陪伴,他只能從物質上盡力彌補妻兒,自己也幾乎全年無休。
到頭來,他錯過了母親最後的離別,妻子也向他提出離婚,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是亮起紅燈……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幡然醒悟:無止境的物慾只會讓自己迷失其中,最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於是,他毅然辭掉高薪的工作,理清了雜亂的心緒,同時整理了生活中的雜物。
他丟掉了家裡90%的物品,只在家中留下生活必需品;他也不再購買那些只為獲得他人艷羨的東西。
同時,他也告別了過去那個縱情享樂的自己。
從此他擁有了大把時間:精心做一頓美食、約朋友喝下午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甚至年少時寫書的夢想也被他重新拾起,他將自己的經歷與感悟寫進書中。
兩年後,《極簡》出版,他也一舉成為暢銷書作家。
當喬舒亞·貝克爾捨棄了紛繁的雜物和超負荷的壓力,面對生活的極簡時,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充實和輕鬆,也感受到了真正的富有。
泰戈爾有句話很應景:“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眼花繚亂,在於周遭的煩擾太多;心力交瘁,只因心靈的負荷過重。
置身生活的熱鬧場,庸者滯步,智者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