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活著活著就老了》:在變老的路上,一定要變好

兩年前,50歲的馮唐,在網上宣布自己“提前退休”。
不少人詫異,正當年的時候,退休未免太過可惜。
家人也替他擔憂:“不工作靠什么生活,錢夠花嗎?”
馮唐笑笑說:“夠花,不夠就少花點。”
起初,大夥都以為馮唐在開玩笑。
誰曾想,他在隨筆集《活著活著就老了》的新版序言中,鄭重地寫下了退休後必做的幾件大事:
睡覺、讀書、寫作、約三五好友喝茶、找個地方悟道。
在書裡,他追憶往昔,記錄日常,還發了一通不小的感慨:
人似乎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遙想人生中一些大事。
長大後做什麼工作、愛什麼樣的姑娘、怎麼離開這個世界……
可現實遠比遙想瘋狂,不等你想明白,人就老了。
是啊,我們總以為長大很遙遠,衰老遙不可及。
可走著走著,才驟然發覺,大把的時光已被甩在身後。喜歡的事,來不及去做,想念的人,永遠沒時間見。
遺憾與不甘在心裡堆成了山,卻只能視而不見,繼續低頭與生活周旋。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活著活著就老了。
既然阻擋不住時間的腳步,倒不如在變老的路上,想辦法讓自己變好。
1
身體變好,從忙裡偷閒開始
在書裡,馮唐計劃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睡覺。
睡到日上三竿,睡到晝夜顛倒,睡到智能手錶的得分90以上。
每天飽飽地睡上一覺,醒來都宛如重生。
一直以來,馮唐是眾人眼中的工作狂,做什麼都能成功的“跨界天才”。
他馬不停蹄地向前狂奔,讀名校,當醫生,改行從商,成為世界級公司的合夥人。
外界看去,他運氣好,天賦高,卻不知這光鮮背後,他熬了多少次夜,生過多少次病。
有十幾年的時間,他每週工作100多個小時,全世界地飛來飛去。
直到身體累垮,他才意識到“這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那些年,馮唐不止一次感到生命正在枯萎,害怕一閉眼就是生離死別。
他不斷地問自己:“人這輩子,為什麼不能輕鬆一點?”
錢永遠賺不完,活永遠幹不完,為何要委屈自己的身心,去換取一時的錢財?
想通這點後,馮唐開始有計劃地縮減工作,忙裡偷閒地休息、運動、養生。
他每天跑步、做俯臥撑,保證充足的睡眠,開啟健康的飲食。
筋骨在休憩中,像蜷縮的水草,慢慢舒展開來,身體也好似吸足了水的春草,重新迸發出生機。
不知何時,忙碌成了生活的常態,賺錢成了我們唯一的要事。
我們無限度地透支身體,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不累倒根本停不下來。
可別忘了,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個人活著最大的底牌。
去生活的縫隙中尋找一點時間,讓自己歇一歇,給身體加加油。
在變老的路上,先讓身體好起來。
要知道,能抵抗住時間的,從來不是金錢和信心,而是我們的血肉之軀。
2
心情變好,從做喜歡的事開始
馮唐,向來以“書生”自居,奈何生活將他這個書生磨成了一把“屠龍刀”。
他在書裡斬釘截鐵地寫道:
“我要在後半生,懷著文心拿屠龍刀雕蟲,活成一個人的千軍萬馬。 ”
他化身孫悟空,揪一撮毫毛一吹,頓時變出無數個自己,去做喜歡的事。
他愛寫作,就對著電腦狂敲鍵盤,任思緒在天地間馳騁;
他愛古玩,就去舊市場淘寶,廢寢忘食地鑽研;
他愛熱鬧,就搬個馬扎坐在街邊,看孩童打鬧;
他愛參禪,就去寺裡住幾天,學老和尚打坐,聽晨鐘暮鼓。
他發現,人只有做喜歡的事,才會對生活有所覺知。
在書裡,他寫過一句頗有禪意的話:
“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讓人愉快的事兒。”
聽清晨四五點的鳥叫,看春寒料峭裡的嫩芽,聽街坊四鄰的說笑,聞路邊攤的飯香……
只要用心,你總能發現生活中的趣味,尋覓到與自己契合的美好。
村上春樹說:
在自己喜歡的時間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自由人的定義。
人如草木,若想活得肆意灑脫,離不開活水的滋養。
而喜歡的事,就是那一股股滋潤心田的活水。
時光不等人,別等到白了頭,再後悔自己沒有好好活過。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做完一切該做的事,再去享受生活。
可事實是,你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總會被各種瑣事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