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不想上班的你:工作最好的狀態,是人事分離

致不想上班的你:工作最好的狀態,是人事分離
value101 2023-11-08 檢舉

快樂總是短暫的,十一長假似乎一眨眼的工夫,就結束了。

 

每到節後上班,不少人又患上了「不想上班症候群」。

 

焦慮到徹夜失眠,煩躁到坐立不安,分分鐘都想辭職走人…

 

但一想到房貸車貸,日常開銷,又不得不硬著頭皮,逼自己按時到崗。

 

成年人的世界,工作是繞不開的難題。

 

尤其是短暫放鬆後,真是百般不想開工。

 

曾有媒體做過調查,大家到底為什麼不想上班。

 

上萬份回答中,人際關係、內卷嚴重、壓力大,成了最主要的原因。

 

甚至有網友感慨:“做夢都想擺脫那群難纏的客戶和同事。”

 

幹活再累,睡一覺,歇兩天就好,可一旦陷入與人的糾纏,那種心累,卻著實難以消解。

 

換句話說,只要不再被人累,工作其實也不可怕。

 

很贊同《十三邀》裡馬東的一個觀點。

 

他說,職場上最寶貴的品質,是做到「事在人先」。

 

擺脫無意義的關係內耗,專注做自己的事,才是打工人的明智選擇。

 

節慶後的最佳開工模式-只做事,少管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職場也不例外。

 

很多時候,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遠比工作本身,更讓人累。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不怕熬夜做方案,就怕客戶刁難,不擔心偶爾出錯,就擔心老闆找碴,不在乎多加點班,就怕與同事鬧矛盾。

 

為了被接納,我們小心翼翼地維繫著,甚至不惜討好取悅;為了躲避暗算,我們謹慎地周旋著,一分一秒都不放鬆。

 

到頭來,心思全花在人身上,事卻沒做多少。

 

而我們自己也在心力交瘁中,越來越害怕上班。

 

諮商師胡慎之,曾談起過一段很不愉快的經驗。

 

當年他初入場場,父母一再叮囑:“幹活是次要的,最要緊的是搞好同事關係。”

 

他謹記這句話,一入職就忙著給人倒茶端水,跑腿打雜,根本顧不上乾自己的活。

 

下班後,還自掏腰包請同事吃飯,去領導家當免費勞力,也沒時間培養自己。

 

他以為,領導者和同事會喜歡他,但結果呢,實習評論中,他卻是最差的那個。

 

有人說他偷懶耍滑,有人說他不務正業,有人拿他慘淡的業績說事,有人說他心術不正。

 

他委屈極了,鼓起勇氣找同事理論,卻又令自己陷入一次次爭吵與紛爭。

 

緊接著,他被集體孤立,頻遭領導打壓,整個人陷入巨大的痛苦。

 

後來,他實在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趁自己崩潰前,灰溜溜地辭職走了。

 

很多年後,他仍難以釋懷,常後悔說:當初最不該的,就是把人看得太重。

 

工作中把人逼瘋的,往往不是哪件事,而是你怎麼也應付不來的某些人。

 

揣度別人的心思,在意別人的評價,強融不屬於自己的圈子,逼自己和所有人做朋友…

 

隨便哪一樣,都能讓人陷入人際關係的怪圈,把本應用於工作的精力浪費掉。

 

曾經的我們,以為工作的難點,是自己成長慢,做不好事。

 

等一番歷練才明白,職場上最累人的,是和人打交道。

 

 

董宇輝作客央視《青春大課》時,說起過往經歷,一度哽咽。

 

剛參加工作時,他那不起眼的長相,蹩腳的發音,時常讓他成為同事打趣的對象。

 

而自尊心極重的他,只能把火悶在心裡,被壞情緒反覆內耗。

 

他越來越不合群,常把自己關在屋裡看書,備課,練口語,優化教案。

 

他把過去10的高考題,背得滾瓜爛熟,反覆閱讀名著,提升思考力,還聽著廣播,一遍遍練習普通話。

 

誰曾想,正是這一件件小事,像救命稻草般,把他拽出關係內耗的泥潭。

 

沒了別人的干擾,他可以心無旁騖地教學,超額完成指標,獲得學生的認可,也讓領導者另眼相看。

 

僅僅一年後,董宇輝就被提拔為教研主管,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中階。

 

幾年後,當他轉行當帶貨主播,又遇到了類似的事。

 

他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導演說他解說詞沒重點,網友說他太難看

 

要在以前,董宇輝鐵定受不了,可現今的他,早已看透工作中的真相——

 

那就是,想成事,就得先心思幹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