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認知偏差,正讓你越來越蠢

6個認知偏差,正讓你越來越蠢
value101 2023-11-13 檢舉

 

作者:洞見Moon

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辭。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每個人都在被自己的認知控制。

回頭想想,人生很多錯誤的決策,都是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馬斯克曾推薦一篇名為《年輕時就該明白的認知偏誤》的文章。

若能看懂,就能將自己的認知重組、更正,你的人生也會豁然開朗。

01

群體思維

 

作家水木然,把人分成了兩個階層。

菁英階層,追求獨立,他們對人生有清楚的規劃,依照自己的設定處事,不必從群體中尋求歸屬。

大眾層級,總是成群結隊,他們所謂的群體,都是出於盲從或無聊,行動一致化,聚得快散得也快。

這種群體思維,只會讓人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慢慢被平庸和同質化。

就像《烏合之眾》所說: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個體的智慧,會被愚蠢的洪流淹沒。

人一到群體中,為了獲得認同,只能拋棄智商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只要稍作觀察,就會發現,只有獨立思考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康德一生未離開過自己的出生地,在漫長的獨居歲月裡創立了古典哲學體系;

梭羅遠離塵囂,在萬籟俱寂的曠野中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所以,永遠不要害怕獨行,你孤獨了才會去創造,去體會。

不隨波逐流,不盲目從眾,才有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02

逆火效應

 

相信每個人都遇到這樣的情況:

你勸別人好好學習,他卻大扯讀書無用論,認為學歷只是廢紙;

你勸朋友遠離渣男,她只覺得你想破壞她的姻緣,仍然愛得死去活來;

你勸同事努力工作,他卻認為職場都是人情世故,還在努力的都是傻子。

於是,你發現自己費盡口舌壓根就不會起作用,因為對方永遠只相信自己相信的。

對這種情況,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作「逆火效應」。

指的是: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思考固化的人,因為你越糾正,對方越覺得自己是對的,並且對你越排斥。

 

作家水木然曾說:當你的認知超越了對方,他就會本能地防衛和抵抗。因為每個人都在證明自己是對的,自己的尊嚴不可被侵犯。

當你絞盡腦汁地試圖去說服別人時,浪費的只會是自己的時間。

所謂:心不苦則智不開。

只有他們被騙過,被渣過,被社會毒打過,才會幡然醒悟。

尊重他人的選擇與命運,管好自己,莫渡他人,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03

沉默成本謬誤

 

一場電影,票價50元,看了半小時發現是超級爛片。

這時,你會選擇離開戲院嗎?

做這個決定時,應該忽略票價。它已經是沉沒成本,無法收回。

但接下來的時間,是繼續浪費在一部爛片上,還是用它去做有意義的事,是你可以選擇的。

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看完不喜歡的電影,吃完吃不下的食物,用完過期的化妝品…

甚至面對社交、事業、感情的時候,也很難脫離「沉沒成本」去思考。

 

其實,很多表面上看起來“得到的東西”,通常都隱藏著“無形的損失”。

所以,我們做選擇時,不妨冷靜三分鐘,問問自己:現在的決策,有沒有被過去的付出左右?

學會及時止損,是一種智慧。

人生那麼長,買錯了東西、交錯了人、走錯了路,及時止損就好,再出發亦可重遇好風景。

人生又那麼短,別讓自己陷入沉沒成本的內耗中,當斷則斷,該捨就捨,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只有恰到好處的放棄,才能讓我們在人生路上輕裝前進。

餘生很貴,不要被沉沒成本拖垮。

 

04

悲觀偏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