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件小事,提升你的樂商

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大學任教時,發現了樂商與習慣的關係。
樂商是指一個人保持好心情、變得樂觀的能力。
他認為,人的心情和日常行為息息相關。
習慣好的人,對快樂的感知更強,幸福感也更高。
透過觀察學生的生活方式,他總結出18件小事,用來提高人獲得快樂的能力。
今天我將其分享給大家,你的習慣變好了,心態也會變得積極,即使生活依然很難,你的內心也能充滿陽光。
1
2023年5月,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勞倫斯‧巴科發表了一段關於感恩的演講:
「感謝那些給過我從未想過機會的人;感謝那些讓我肩負重任的人;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我感謝你們每一個人,因為你們一直是希望和樂觀的源泉,擔任你們的校長是我一生的榮幸。」
在他看來,人生的每一段際遇都值得感激。心存美好,自己也會被快樂包圍。
作家劉迎軒曾說:“生命是一種迴聲,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
懷一顆感恩的心,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溫暖。
散發內心的善意,生命也會回饋給你無限的正能量。
對遇見的所有人道一聲感謝,懂得感恩,你才能活得輕鬆自在。
2
你認為,影響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錢?名譽?社會地位?
都不是!
哈佛大學曾對724名男性,做了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
真正決定我們幸福指數的,是優質的人際關係。
人這一生,除了父母兄弟外,朋友就是對我們影響最深的人。
和幽默的人在一起,你的壞情緒都會被化解;
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你的生活也會充滿歡笑。
好的朋友就像一隅淨土,能在喧囂的社會中,為你提供心靈的棲息地。
能與歡喜的朋友相伴,就是人一生中最大的祝福。
3
網路上曾有人問:“當人不開心時,做些什麼能讓心情變好?”
有個答案是:“讓自己保持微笑。”
心理學家施特拉克認為:經常做出露齒笑的表情,有助於人們產生正向情緒。
而經常微笑的人,不僅能療癒自己,更能帶給他人溫暖。
渡邊和子曾說:“我們人類的使命啊,就是自己微笑著生活,周圍的人也會變得幸福。”
如果你感到不開心,不如就學微笑。
你的笑容,就是你對大腦發出的快樂訊號。
主動多笑笑,你嘴角上揚的弧度,也定能感動許多人。
4
心理學上,有一種共感效應,也被稱為移情能力。
指的是一個人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同時有研究表明,同情心越強的人,越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
也往往更快樂、更有自信,也更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
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生命中的每個人。
你給予的每一份愛,都會讓你的內心更有富足;
靈魂豐盈了,快樂自然找上門。
5
羅翔老師曾說:「人類所有真實的快樂,一定是恆久的努力。
你必須克服懶惰、克服急躁、克制你一蹴可幾的妄想。
透過自律、克制、努力所實現的人生,才會令人擁有持續的快樂與平和。」
人生高級的快樂,無一與學習有關。
不斷了解世界的發展,與時代共舞,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巴菲特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看報紙,聲稱「我的工作就是閱讀」;
富蘭克林擅長鑽研和發明,沒有一天停止學習;
比爾蓋茲輟學後仍堅持讀書,用書籍成就了自己…
這些優秀者無一不熱衷學習,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堅持終身學習的人,才能著眼未來,享受延遲的滿足。
而擁有的知識越多,人也越有底氣,去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
6
作家週嶺在《認知覺醒》中說:
「人天生就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逃避。
但問題不會憑空消失,你越是畏懼,越會在害怕失敗中內耗自己,最終活得痛苦而焦慮。」
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會讓情緒裹挾自己,而是有問題解決問題,有挑戰迎接挑戰。
在面對困難的過程中,搞定難題,化解憂慮,內心自然會得到滿足。
經驗豐富了,你就知道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熟悉了人生的規則,你就能不憂不懼,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難題。
7
《等一朵花開》中說:成功只有一種,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
背負俗世的責任,人免不了為生活漏漏營。
但在柴米油鹽之外,還應該有讓你熱血沸騰的浪漫。
花點時間去做自己熱愛的事,別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
熱愛寫作你就馬上坐在桌前,當你寫下第一行字時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熱愛旅遊你就背起行囊出門去,當你走在路上你的心情就已經變得不同。
想做什麼就立刻行動起來,因為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去過活力滿滿的生活。
做自己熱愛的事,你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8
都說,人生是個舞台,我們都是台上的角色。
身為孩子時,我們要照顧父母的起居;
身為伴侶時,我們要負責對方的生活;
為人父母時,我們要養育自己的孩子。
我們輾轉在不同的身分中,盡責,可到頭來,卻忘了好好愛自己。
不妨抽一點時間,忘記所有的角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因為你自己,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重視自己的感受,體諒自己的辛苦,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只有愛自己,才是保持終身快樂的秘訣。
9
看過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地球上如果沒有人類,只有植物和動物,那麼仍然會有過去和未來存在嗎?”
有個回答說:
“生物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它們唯一知道的就是竭盡所能活在當下這一刻。”
我們身為智慧生物,之所以活得心累,往往就是被思維帶偏。
不是在回憶中痛苦,就是在嚮往中忐忑。
但過去的遺憾已經沒法改變,未來也僅僅存在於期待之中。
唯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真實的喜怒哀樂。
享受生命本身,我們才能獲得愉悅的體驗,不錯過美好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