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接受吧,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來讀書的

承認吧,接受吧,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來讀書的
value101 2023-11-16 檢舉

 

成績不是衡量一個孩子的唯一標準。

 

北大教授丁延慶六歲時就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妻子也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

女兒卻完美避開了他們的學霸基因,考試倒數第一,一做作業家裡就雞飛狗跳。

“這就是天道,沒辦法,你必須接受,不接受能怎麼樣?”

 

看完丁延慶教授的吐槽後,一位有8年教學經驗的教育碩士也感慨:

他家裡兩個孩子,一個常年班級倒數,一個常常得滿分班級前五名。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生而優學,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

用某種單一標準去衡量、塑造孩子,其實也是父母的短視和懶惰。

看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提供孩子成長的養分,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遠見。

 

01

曾有一篇感動無數人的爆文,叫《我的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

作者凡小西是985碩士,丈夫是985博士。

孩子上小學後,他們使盡全身解數,孩子的成績就是上不去,永遠倒數。

這時,她才無奈地承認,兒子確實資質一般。

放下焦慮後,她開始重新檢視兒子,發現兒子有太多被她忽略的優點。

她頸椎病犯了,頭痛得厲害,兒子會讓她去休息,不用監督也能獨立完成作業。

她昏沉沉睡著後,兒子會悄悄走到她身邊,幫她掖好被子。

兒子心地善良,進樓棟門的時候,看到身後有人,總會用小手撐著門,等著後面的人一起進來。

同學中,不管誰遇到了困難,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忙。

有位媽媽說過:孩子,我寧可你成績欠佳,也不願你人品太渣。

培養一個品格端正的孩子,教他學習良善與擔當,比考上名牌大學更重要。

一個懂事善良的孩子,將來踏實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又何愁沒飯吃?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講過山東濰坊的一個男孩。

這個男孩平常學業成績一般,他的父親本來想好好訓斥他一頓。

但父親參加完兒子班級組織的聯歡會後,卻突然轉變了態度。

他發現孩子在班上很受歡迎,遇到問題同學都願意主動幫助他。

而且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常常帶零食到學校去感謝那些幫助他的同學。

 

教育不僅是一場求取好成績的競賽,而是一場關於成人的競賽。

蔡元培先生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業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很多父母一心想把孩子送進名校,培養成績優異的孩子為教育目標。

但成績只是一時的,好人品才是孩子一生的名片。

02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龍平有三個孩子,老大成績出色,如今已成為知名律師。

老二正在讀高二,成績名列前茅。

他11歲的小女兒上五年級,跟哥哥姐姐不同的是,她的成績一塌糊塗。

二年級心算題,別的孩子5分鐘能做對20道,她手腳並用也只能解出5道。

有次龍平接到班主任電話:

“你女兒這個成績嚴重拖後腿,當年你兒子也是我教的,可這成績卻一天一地。”

龍平一點也不愁,相反一臉自信地說:我覺得她未來會比哥哥姊姊更有出息,我很有信心。

他發現女兒不只個性開朗,還喜歡畫畫,連清華美院的老師都稱讚:

“你女兒很有天賦啊,小小年紀能畫出層次和意境。”

所以他著重培養女兒的藝術天賦,希望她未來能走藝術生的道路。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90%被大人教壞了。”

孩子就像植物,品種不同,花期不同,養護方式也不一樣。

對一個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看見、接納、尊重他的不同,為他提供綻放的土壤。

李玫瑾教授也曾在演講中談到,自己的女兒並非學霸。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