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媽40年的婚姻,我終於明白:感情裡命苦的女人,往往都是自找的

「我爸媽結婚40多年了,日子依舊過得雞飛狗跳,吵鬧、打罵就是不變的日常。」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個貼文。
網友的爸爸比較大男人主義,個性急躁,從來不做家務,也不體貼網友的媽媽。
為此,兩人經常吵架。
但她爸爸毫無悔改之意,每次在氣頭上,就甩出一句「那離了吧」。
而她媽媽只要一聽「離婚」倆字,立刻就慫了。
一邊悄悄抹淚,一邊向網友爸爸服軟,說「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爸爸的好勝心得到了滿足,便不再提離婚的事。但當兩人再度爭吵的時候,這一幕又會重新上演。
網友小時候一直以為,媽媽是為了自己,才一直忍受爸爸,所以心中十分愧疚。
長大後,她幾次嘗試勸媽媽結束這段婚姻,不承想,媽媽竟平靜地說:
“都這樣過了幾十年,還什麼離不離的,忍忍一輩子就過去了。”
網友這一刻才恍然意識到:
“其實,媽媽從來沒有想過逃離,她早已習慣在這段婚姻裡唯唯諾諾地活著。”
而爸爸之所以每次都能趾高氣揚地甩出那句殺手鐧,也是認定媽媽沒有離開的勇氣。
來源:全景視覺
貼文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一句話:
“你現在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絕對是你自找的。”
因為總是低聲下氣,所以對方敢肆無忌憚;
因為習慣了卑微討好,所以才處處受盡欺壓。
感情裡命苦的女人,都是有原因的。
習慣性討好的女人,總在關係裡受苦
人們常以為,只要自己付出得多一點,忍受得多一點,便能換來對方的理解和愛。
卻忘了,人性向來是恃強凌弱的,你越是放低姿態,對方往往就越是張狂。
央視《社會與法》節目講述過山車東女孩王月的經歷。
她在十年間,遭遇了三次情感創傷。
第一次,她不顧家人反對,和當時的男友私奔到上海。
到了上海,王月任勞任怨地工作,晚上回到家還要為男友做飯、打理家務。
而男友,整天無所事事,靠偶爾打零工混日子。
此外,男友的控制欲也極強,不准王月和朋友過多往來,所有的行為都要向他報告。
而這些,王月都默默忍受了下來。
結婚後,王月為了照顧孩子,辭職當起了全職主婦。
這下男友沒辦法,只好承擔起養家的責任。
可情況並沒有好轉。
只要工作稍有不如意,男友回到家就會對王月和孩子大發雷霆,甚至連動手。
而王月,依舊選擇了忍讓。
王月以為自己的容忍和付出可以感化男友,沒想到換來的,卻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拳腳相加。
直到被打得陷入絕望,她才鼓起勇氣離了婚。
王月的第二段感情是經過朋友介紹認識的,男人其他方面都不錯,唯獨愛喝酒。
而且每次喝醉酒,就愛翻舊賬,要么說王月是結過婚的“二手貨”,要么說她帶著一個“拖油瓶”。
面對這些刺耳的言語,王月想反駁又沒有底氣,只能繼續忍氣吞聲。
而這樣的隱忍,依舊沒能換來幸福,換來的只是繼續被家暴。
第三次,王月終於遇到了一個溫柔體貼的男人,從不讓她做家務,還主動接納了她的孩子。
王月被感動了,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託付給對方,甚至不問對方的工作和過往。
直到警察找上門,王月才得知男子涉嫌詐騙,偷偷以王月的名義辦理了多張信用卡和貸款用來揮霍。
最後,王月也因涉嫌洗錢罪被警察帶走。
細細想來,王月的不幸,有「遇人不淑」的緣故。
但同時,也少不了她的卑微軟弱。
“你可以愛一個人到塵埃裡,但沒有人會去愛塵埃裡的你。”
那些習慣性付出的女人,縱容了伴侶的傲慢,也滋養了伴侶的粗魯。
情感關係如同博弈,你越討好忍讓,對方就越肆無忌憚。
討好型人格的本質是情感不成熟
自古以來,女性常被規勸:要忍讓、寬容、順從。
似乎掌握這些“生存智慧”,便能推開幸福之門。
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並不盡然。
有位心理諮商師分享了朋友慧慧的案例:
慧慧和老公結婚十年,表面看起來和睦幸福,其實內心非常煎熬。
明明自己吃不了辣,可還是迎合老公的胃口假裝喜歡;
明明自己不喜歡做家務,還是強裝賢惠承包下了所有家務。
每天下班回家,老公只要往沙發上一躺,而慧慧則要馬不停蹄地準備晚餐,吃完飯洗碗、拖地、照顧孩子。
多數時間慧慧忙完已是深夜,走進臥室老公早已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慧慧覺得委屈,想要跟老公聊聊,可說著兩個人就吵了起來。
見老公生氣,她便不敢再表達自己的委屈和想法,怕兩人吵得無法收場。
如此辛苦忙碌多年,慧慧活生生把自己熬成了黃臉婆,可老公卻對她沒有半分感激之情。
結婚十週年紀念日那天,她還意外發現:老公出軌了。
慧慧愣住了,她想不懂自己到底哪裡不好?
最後,情緒崩潰的她確診為中度憂鬱症。
無疑,慧慧活成了世俗意義上的賢妻良母,但同時,她卻將自己推入了無盡的黑暗。
來源:全景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