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情分當義務(深度好文)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好心好意幫了對方,他卻覺得不滿意,還認為你這個人不厚道;
明明只答應幫一次忙,他卻得寸進尺,想要讓你幫更多。
經歷的事越多,越懂得:沒有誰天生就虧欠誰,你所謂的“舉手之勞”,別人可以不幫。
正如有句話所說:“幫你是情分,不是義務。”
不把情分當義務,才是成年人之間相處的頂級自律。
凡事講情分,感情易淡
看過這樣一句話:“我每天給你一顆糖,你習慣了,覺得理所當然,哪天我不給你了,你就生氣。”
人們總是習慣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如果哪天別人因為某些原因沒辦法對你好,你就會覺得他變了。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個熱議的貼文。
兩個同事住得很近,女同事看到男同事平常開車上班,於是請對方順路送自己一程。
男同事礙於情面,不好說什麼,便一直免費送女同事上班。
作為回報,女同事偶爾會請男同事吃個早餐。
但後來有一天,男同事因為生病請假了,沒來得及跟女同事打聲招呼,結果導致女同事上班遲到。
事後,男同事才想起來跟女同事解釋,結果得到的不是理解和慰問,而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責備。
男同事本來是好心,結果吃力不討好,反遭謾罵。
而蹭車的女同事在聊天記錄中的口氣和態度,更是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自私與冷漠。
現實中像這位女同事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習慣性地拿自己眼裡所謂的“舉手之勞”,理直氣壯地去麻煩別人。
你幫他,他覺得是理所當然,但你要是有什麼地方讓他不滿意,他反而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厚道。
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對你好的人都是出於愛,而不是義務。
如果習慣得到之後,就忘記感恩,一次次下來,再滾燙的心也會變涼,再好的感情也會變淡。
就像李宮俊在詩中所說:“你的理所當然,讓我心寒。”
天寒可以加衣,心寒該如何?
好的關係要互相尊重,把握好分寸,凡事心存感激,如此才能於一來一往中,久處不厭。
最好的關係,就是不把情分當義務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長長的路要慢慢地走,朋友之交淡如水,友誼的長度,取決於做人的尺度。”
人生在世,與人交往本應平等友好,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不懂得付出,結果只會導致關係破裂。
因此,把握好做人的尺度,不把情分當成義務,才是維繫一段關係最好的方式。
想起爸爸有個好哥們張叔,兩人認識十多年了,關係一直都很好。
逢年過節,張叔常帶東西來家裡作客,而爸爸也常帶我去張叔家串門,每次張叔張姨都會熱情地招待我們。
後來我問起爸爸:“你們是如何做到這麼多年關係這麼好的?”
爸爸就跟我說起與張叔相處的點滴。
張叔是做海鮮生意的,常常需要墊付大額貨款,自然資金周轉就有些困難。
於是平日里,張叔只要急用錢,就跟爸爸借,通常一開口就是好幾萬。
爸爸知道張叔白手起家很不容易,出於朋友情分,每次都很爽快地答應,並告訴他等賺到錢,手頭寬裕了再還。
而張叔呢,並不會因為跟爸爸很熟,就隨便敷衍。反而每次跟爸爸借錢都要堅持寫個欠條,並承諾還錢的時限,如果超過時限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所以,爸爸每次借錢給張叔都很放心。
一次,張叔又向爸爸借錢,剛好趕上奶奶生病住院動手術,需要花一大筆錢,就沒借給他。
沒等張叔說話,張姨立馬就翻臉了,氣憤地說:“早知道你不肯借錢給我們,我和老張就不進那批貨了,你現在讓我們騎虎難下啊。”
爸爸頓時感到一肚子委屈,正想要解釋,張叔開口了,說:「兄弟,沒關係,這麼多年你幫了我很多,真的感激不盡。誰都有困難的時候,這我都理解。 」
轉頭,也把張姨說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