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果你開始對親情感到厭惡,表示你早已掉入「陷阱」之中

心理學:如果你開始對親情感到厭惡,表示你早已掉入「陷阱」之中
value101 2023-11-23 檢舉

現在社會當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人們在與陌生人相處的時候,總是能夠保持謙遜有禮,為人和善。

但是在與家人相處的時候,卻總是暴躁易怒,我們似乎開始漸漸不會與家人相處了,明明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如今卻成為了最難相處的人,最難溝通的人。

還有一些人甚至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感到憤怒或煩躁,開始用遠離家鄉在外工作的方式來逃避家人。

 

雖然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卻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很廣泛,包括了個體的認知能力、認知方式、性格特徵、情緒控制、心理規律等面向。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個體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突如其來的厭惡感其實符合人類心理的發生規律和邏輯。

我們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存在,也是集體當中的一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群體當中,而社會群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影響,個體的自然屬性以及社會屬性的不同,會造就社會群體的不同。

 

此外,個體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當中,所體現的心理結構也是不同的。

有一部分社會社會群體當中,存在著群體性的心理建構不完全,他們的內心需求久久無法被滿足,久而久之內心建構的速度會越來越慢。

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的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理建設的差異,這會導致個體出現厭惡群體的現象,無法與家人相處,會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出現突如其來的厭惡實際上都是個體厭惡群體的具體表現。

因此,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種現象屬於正常現象,無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都會出現倦怠期,這個時期個體的內心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抵觸情緒。

 

一、親密陷阱

在大多數人的生活當中,隨著親密關係的逐漸建立,我們的親人能夠給我們充足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日積月累的相處也會讓我們慢慢忽略家人對我們的付出。

我們會在家人面前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認為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而自己也會讓所有的壞脾氣都展現在家人的面前,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