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果你開始對親情感到厭惡,表示你早已掉入「陷阱」之中

心理學:如果你開始對親情感到厭惡,表示你早已掉入「陷阱」之中
value101 2023-11-23 檢舉

我們會在家人面前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認為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而自己也會讓所有的壞脾氣都展現在家人的面前,

因為我們內心默認無論自己發多大的脾氣,父母都不會真的離我們而去。

心理學當中稱這種現象為親密陷阱,人們會不可避免地掉入這種陷阱當中,而這也是破壞親密關係,導致個體逐漸厭惡家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當個體對自己產生強烈的不滿時,也會波及身邊的人,當人們討厭自己的時候,也會討厭自己親近的人,會將這種不滿發現在親人的身上。

尤其是當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相差過大,個體內心落差感較大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地遷怒於家人。

二、過度親密

站在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我們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個體的生存和發展卻離不開集體,在一段相互關係當中,過分的喜歡會導致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過近,

邊界感逐漸消失,使得兩個人逐漸進入一種共生狀態。這樣的兩個人其實都缺乏個體應有的獨立意識,兩個人在任何方面都要互相依賴。

 

當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應該盡量保持情緒的穩定和頭腦的冷靜,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要意氣用事,過分的受到情緒的趨勢而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最後導致自己追悔莫及。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只有理智的面對,有效的溝通才能及時的化解。

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每次矛盾的爆發都是因為細枝末節的小事,當冷靜下來之後,自己也會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小事和家人發生爭吵,但是當人們情緒強烈起伏的時候,卻又控制不住自己,在溝通的時候甚至會用語言攻擊對方。

但歸根究底,家人才是真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的人,父母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只是因為一些代溝的原因,他們的表述不清楚,我們的理解不到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理性的處理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盡量的理解他們的真實用意,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傷害了父母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