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危,再思變,後思退(高智商)

作家蕭伯納說:
“明智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 而不明智的人只會堅持讓世界適應自己。”
人這一生,一定需要先讓自己先活明白了,活通透了,活覺悟了,才能夠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如何善待餘生。
其實,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如果想要讓自己真正活得完整,過得通透。
那麼,就需要不斷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精進自己。
如此,讓自己真正做到思危,思變,思退。
最終,真正活得明智,過得舒坦,讓自己的餘生問心無愧,無怨無悔。
先思危
人在安逸的環境當中,很少人會及時醒悟,更多的是過得越來越麻木。
然後,整個人就越來越沒有危機感,也就越來越容易被時代發展的洪流沖刷,甚至拍死在沙灘上。
每個人,都應該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感,當然不是讓自己杞人憂天,而是要讓自己保持清醒,保持成長。
明智的人,即使在危機還沒到來之前,在挑戰還沒成型之前,自己就能夠預料到。
然後,一旦有所察覺,就會立刻展開行動,做好準備,讓自己提前想好對策,將風險、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就像《三國誌》中有言: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視禍於未萌」。
人要有危機意識,即使在踏實安穩的生活狀態下,也要時時保持警惕,盡可能思考可能潛在的隱患,不斷地讓自己取長補短。
真正的強者,高人,決定是懂得全面發展自己的,也一定會拿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快速成長,完成更新迭代。
當然,一個人若是習慣了懶散過日,沉溺於安逸之中,就會被上天收走自己的天賦,揮霍時光,變得平庸無能。
唯有不斷警醒自己,保持自律地輸出,自覺地汲取外界養料,要有危機感,要及時做出行動和改變。
這樣才能讓自己每日精進,不斷強化。
再思變
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一定需要變通。
正如《週易·係辭下》有言: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