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只有一個建議:不再參加同學會、親戚聚會

人老了,只有一個建議:不再參加同學會、親戚聚會
value101 2023-11-28 檢舉

 

01

有人說過,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再荒蕪的沙漠,也都能迎來綠洲的春天。

一個人,就像是俠客一樣,一把劍,一壺酒,一顆純粹之心,便走南闖北,見識萬事萬物,悠然自得地活過這一生。

一群人,就像是羊群的綿羊一樣,你拖著我,我拖著你,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也不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糊里糊塗就度過這一生了。

是選擇獨處,還是選擇群來群往,一直是人們所糾結的問題。年輕的時候,不得不群來群往,到了中老年,有所經歷了,就會選擇獨處。

沒有群來群往過,就不會有渾渾噩噩的經歷,也不會有後來的改變。沒有在團體中吃過虧,就不會毅然回歸到一個人的天地當中。這,就是成長。

 

02

一位中年人的心聲:過了40歲,就不要隨波逐流了。

年輕的時候,李先生一直堅持「多個朋友多條路」的觀念。所以,什麼應酬、飯局和聚會,他都盡量參加,很少缺席。

每一年的大學同學聚會,李先生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的。在他看來,同窗之情,就該延續一輩子,而不該中斷。

日常的親戚聚會,李先生也沒有落下。他認為,親戚跟自己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親緣關係,不去就等於沒有親情,還是跟親戚多打交道比較好。

一開始,李先生還在這些聚會當中,感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溫情與美好。十多年後,李先生接近40歲了,突然產生了一種感覺──這些聚會,毫無意義。

每一次參加同學會,到場的一眾同窗,除了攀比,就是炫耀,亦或者吹噓,毫無真情。每一次參加親戚聚會,更是如此,誰有錢就跟誰敬酒,誰沒錢就不理誰。

逢場作戲,才是群體聚會的真相。 你戴著面具,我也戴著面具,每個人都虛假不堪。如此聚會,又有什麼意義呢?

 

03

從群來群往到獨處,其實是一個不斷經歷、不斷醒悟的過程。

有人說過,40歲前,要做人生的加法,什麼東西都去嘗試。過了40歲,就該做人生的減法了,盡量剔除生命中的爛人爛事。

做加法,是因為我們還年輕,很多事都沒有經歷過。既然沒有經歷過,那就去“歷經半生”,品嚐一下世道人心的酸甜苦辣鹹。

一旦經歷過,還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我們就會陷入到無止盡的內耗當中。為了緩解內耗,讓自己走出困境,只能做減法。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