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原生家庭的傷,在這本書中尋找療癒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原生家庭的傷,在這本書中尋找療癒
value101 2024-03-08 檢舉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陷入情緒的泥淖: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自己就會反覆內耗,一整天不開心;

某件事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會變得異常焦慮、暴躁,始終靜不下心來;

明明自己很優秀,很多事情做得很好,但總覺得耳畔有個聲音不停地乾擾,不斷否定自己…

心裡似乎有個東西在左右拉扯,讓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攻擊。

其實這是我們的內在小孩,不停地從中作梗,攪亂了我們的心緒。

心理治療師施琪嘉說:“很多人的消極自我實際上來自童年,我們稱這種消極自我為有創傷的內在小孩。”

施琪嘉從事創傷治療研究20多年,幫助近萬人走出心理陰影,是無數來訪者心中的「心理治療大師」。

後來,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他將治療方法匯集出版,寫成了《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一書。

在書中,他以心理醫生的獨特視角,帶我們走回童年,尋找到受傷的內在小孩。

如果你常常困於負面情緒而難以自拔,這本書可以幫你找到答案,讓你獲得療癒。

 

1

過得不開心的成年人

心裡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

書裡提到,作者曾接診過這樣一名女人。

女人的婚姻很不幸,常常受到丈夫的家暴和虐待。

但即便這樣,她從未想過要離開,反而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則是女人不幸的童年。

由於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她的出生,為母親帶來了無數苦難。

祖母常常虐待母親,甚至逼迫母親與父親離婚。

委屈到無力承載的母親,只好把所有負能量傾倒在她的身上。

在責罵聲中長大的她,漸漸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

她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明明長得楚楚動人,她卻覺得自己很醜,連走路都不敢抬頭。

青春美麗的她不乏優秀的追求者,但她都拒絕了。

在她看來,她根本不敢仰望幸福,於是找了個條件最差的人匆匆嫁了。

卻不料,對方看她懦弱可欺,想盡辦法虐待她,折磨她。

雖然痛苦不堪,但這種擰巴的關係,反而讓她有種說不出的踏實感。

這種奇怪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不穩定的穩定」

指的就是從小受慣了虐待的人,反而會把虐待關係當成親密關係。

一旦離開虐待的環境,便會手足無措,沒有了安全感。

從小沒有得到父母善待的人,最後找到的往往還是不被善待的伴侶關係;

童年缺少誇獎鼓勵的人,即便後來努力成功了,也總有一種不安全感;

在暴力中長大的人,他們憎恨拳頭與辱罵,可成年後也學會了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作者施琪嘉在書中總結:

童年備受關愛與滿足,內在小孩就會變成陽光溫暖的「上帝」小孩;

但如果得不到公正對待,內在小孩則會轉變成一個失控的「惡魔」小孩,操控著人的一生…

現實中,很多人看起來功成名就,但內心都有個脆弱的小孩。

太宰治從小不被家人待見,只能與孤獨沮喪為伍,一生不出憂鬱的陰雲;

張國榮的原生家庭冷酷無情,讓他過早患上了憂鬱症;

張愛玲的童年充滿悲傷不幸,導致她後來一生顛沛流離失所,最終客死他鄉。

書裡提到:

一個人一生困擾的問題來自早年創傷留下的陰影,他總是帶著一個創傷的內在孩子在生活,如果內在孩子得不到療愈,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陷入重複怪圈。

不被滿足的內在小孩,會在我們長大後,變成我們的人生短板,阻礙了我們成長。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療癒自己的童年。

 

2

內在小孩不被看見

才是成年人痛苦的根源

在書中,作者也講述了一則國外諮商案例。

男人是銀行行長,事業有成,照理說過得應該十分幸福,然而他卻患有嚴重的憂鬱症。

原來,他在童年時,先是被父母拋棄,被別人領養,然後再被拋棄再被領養。

被拋棄的經歷,將他拋入巨大的不安與驚恐之中。

除了擔驚受怕,他也常常受到領養者的施暴和虐待。

9歲時,由於疏於教養,他變成了街頭混混;直到13歲,他開始決定用閱讀改變自己命運。

幾年後,男人考上大學,有了不錯的事業。

表面上他脫離了顛沛流離失所的命運,但其實從未逃脫自己內在小孩的困擾。

他有過一段婚姻,卻過得提心吊膽。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