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吸收別人的情緒

永遠不要吸收別人的情緒
value101 2024-03-08 檢舉

 

身體就像氣球,

過度吸收別人情緒,只會撐爆自己。

 

加州藝術學院,曾發過一部動畫短片《Side Effects》。

一個男孩本來心情愉快地出門了。

 

走著走著,他看到一個小女孩因為氣球飛走哭得很難過。

 

他趕緊上前安慰,還主動伸出雙手,帶走了她的壞心情。

 

接著,他又看到一個男生站在原地委屈,原來是他剛被女友拋棄。

 

他又化身傾聽者,默默接收對方的怨氣…

 

就這樣,男孩一路走,一路吸收別人的壞情緒。

但他沒發現,自己的腳步愈發沉重,原本明亮的身體也逐漸被黑暗佔據。

 

走到家門口時,他徹底變成了“黑人”,連同屋內的寵物狗,也一同被黑暗吞噬。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也會像這個男孩一樣,看到有人愁容滿面就要上前安慰。

總想拯救別人的不開心,結果最後讓自己也沾染上了壞情緒。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度共感」。

心理學家查爾斯曾說:長期暴露在同理壓力下,人在身體和情緒上會感到疲憊和功能障礙。

如果你總想替別人承擔痛苦,你就會背負不必要的責任。

變成了別人的情緒垃圾桶,被這些負面情緒毒,你也會活得越來越痛苦。

 

1

美國生物學家愛爾瑪設計了一項名為「情緒水」的實驗。

他把人悲傷、氣憤、難過時呼出的氣體注入水中,並把這些水餵給了小白鼠。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小白鼠無一例外都在幾天後不幸死亡。

愛爾瑪化驗了這些情緒水,發現裡面充滿多種有害物質。

原來,負面情緒是有毒的,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會透過介質傳染。

當你不斷吸收別人的負面情緒,就等於在對自己投毒。

作家尼爾森博士在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幾年前,尼爾在學校教書。

他和當時的校長關係很好,閒暇時,兩人也常在一起喝茶聊天。

有一段時間,校長的婚姻陷入了麻煩。

兩人的茶會,瞬間變成了校長一人的痛苦傾訴時間。

校長對著尼爾大吐苦水,說妻子不懂自己的辛苦,總是抱怨自己。

剛開始,尼爾覺得校長很可憐,一遍遍地安慰他,開解他。

但次數多了,尼爾的心情也開始急轉直下。

他變得越來越憂鬱,彷彿在婚姻中受苦的不是校長,而是變成了他自己。

在一次校長對他發洩完自己的情緒後,尼爾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他不自覺地走到學校的頂樓,腦海中都是對生活的絕望,他再也受不了了,向著地面一躍而下。

就這樣,尼爾用自己的生命,為校長的情緒買了單。

 

作家叢非從曾說:

一個人若是總想拯救別人的難過,消除別人的憤怒,就會把自己搞得特別累。

是啊,你內化了別人的感受,就是在給自己的身心加以負擔。

長時間與人共情,也是在不斷地把自己推向懸崖的邊緣,讓自己直視深淵。

等最後你無法再承載雙倍的痛苦,就只能任由自己跌落谷底,迎來毀滅的結局。

 

2

財經作家馬裡奧,曾提出「情緒容量」的概念。

他指出,每個人所能承受的情緒都是有限的。

不停止吸食別人的壞情緒,一旦容量滿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傷人傷己。

網友@春水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