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緩慢和靜,是一個人最大的能量來源

40歲後,緩慢和靜,是一個人最大的能量來源
value101 2024-03-08 檢舉

 

把心往回收,能量就足了。

 

有人說:“千難萬難,中年最難。”

40歲以後,一邊是家庭和事業的雙重擔子,一邊是逐漸衰退的身體和精力。

我們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活力滿滿,無所顧忌地往前衝。

人生下半場,要守好自己的能量。

不必火急火燎,慌慌張張,把腳步放慢一點,把心態放平一點。

為自己充好電、蓄好能,方能以飽滿的狀態迎接一切挑戰。

 

1

以慢蓄能

柳宗元曾在文章中,寫過一個種樹高手。

此人種出來的樹,全都高聳入雲,碩果累累。

人們羨慕不已,紛紛向他請教心得。

他只說:“遵循樹木本來的天性,令其慢慢發芽,緩緩生長。”

老話說,欲速則不達。

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事急也急不來。

一味貪快,只會揠苗助長,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力。

金庸先生年輕時,曾傾盡全部身家,創辦了《明報》。

但一開始,《明報》銷量並不好。

為了讓報社早日大火,他身兼數職,一個人包辦了幾項工作。

白天寫社評,晚上寫小說,除此之外,還要應付公司裡的突發狀況。

高強度的生活,讓他落下了一身毛病。

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他開始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

他不再拼了命地趕稿,而是早睡早起,認真吃好一餐一餐。

也不再把工作當成全部,而是抽出時間和親友一起散步聊天,享受悠閒的時光。

當他不急不躁地處理工作時,《明報》反而更加暢銷,成了風靡一時的讀物。

在這種「慢哲學」的加持下,金庸先生筆耕不輟學,活到了94歲。

約翰·列儂曾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用力過猛,是對自我的極大消耗。

做人,須有「以慢為樂」的智慧。

在紛繁的日子裡,別忘了給生活留個缺口。

你可以擠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去賞一朵花、聽一場雨、讀幾本書;

或是留一點空閒給別人,陪父母聊聊天,拜訪一下許久未見的老友。

放慢腳步,不疾不徐,當你停下來,身心都會得到徹底的治癒。

 

2

以靜充能

梁文道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人都盲目攀比,陷入了精神內耗。

電影《你好布拉德》的男主角便是如此。

布拉德家庭美滿,事業有成,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這樣的生活,也足以令人羨慕。

不過他對此並不滿足。

一直以來,他都暗暗關注著大學同學的動態:

有人成了知名導演,過了揮金如土的生活;有人早已實現財富自由,在海島上享受餘生…

布萊德覺得,自己一輩子都趕不上朋友們的高度,所以越來越焦慮。

他開始徹夜難眠,整個人都變得頹廢,甚至還和妻子鬧起了離婚。

現實中的許多人,就像布拉德一樣。

被世俗的浮華遮蔽了雙眼,一味地追名逐利,惶惶然把自己活成了一頭困獸。

心若不定,人生注定無法安寧。

屏蔽掉外界的喧囂,才能在簡單的生活中,感受到知足與幸福。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