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真正的幸福,不是管住男人的錢,而是管住這三樣

一個家庭真正的幸福,不是管住男人的錢,而是管住這三樣
value101 2024-03-14 檢舉

46歲的李爸爸,在殯儀館見到了兒子的最後一面。

超過一公尺八的個子,躺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儘管不願意麵對,但他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

兒子真的沒了。

因為一張實習證明。

正在讀大三的兒子,之前做了一份遊戲直播的實習工作。

和公司簽訂的協議中提到,他每個月要直播不少於240小時、直播天數不少於26天,另外每月需要上傳短影片15條。

同時滿足這3個條件,兒子才能拿到那份實習證明。

為了拿到工資,也為了畢業後有一塊好的敲門磚,兒子工作的時間從白班轉到夜班。

晚上九點開始,一直播到隔天凌晨6點。

連續通宵五天。直到過世的前一天,他還進行了一場長達9小時的遊戲直播。

高強度的工作,不健康的作息,一點一點掏空了他的身體。

 

10號當天下午,同學發現他呼吸急促,怎麼叫也叫不醒。

做了心肺復甦,也打了急救電話。但還是沒救回來。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可想而知。

也許,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想著:

多幹一點工作,公司看到我的努力,興許會提攜我一把;

多直播一會,這個月的薪水就能保住了;

多熬一會夜吧,還年輕,不怕什麼。

每一分都是對未來的期待,到最後,卻失去了邁向未來的所有可能。

《中國急救醫學》期刊曾經刊登了一篇《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詳盡論述了猝死的規律,其中一篇指出:

最有可能發生的猝死誘因是「情緒激動」和「勞累」。

 

人人常說,為了賺錢,可以不怕苦不怕累。

但這同時也意味著:

我們靠努力賺的錢,可能只是拿身體做的「金錢交易」。

最後都得還回去。

錢固然是一個人的底氣,但身體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本錢。

無論工作再忙,無論生活再累,為了家人,為了自己,也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不要把健康放在最後一位。

 

減少“折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不斷見證他人的離世。

從陌生人,到親人,每一條鮮活生命的離開,都在提醒活著的人:

要珍惜當下。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很多人開始選擇「養生」。

因為健康焦慮。

擔心生病,落入沒錢看病、沒人照顧一家老小的境地;

擔心受傷,失去工作賺錢的時間,多了金錢的耗損。

但同時,每個人對養生的定義也不相同。

倘若在這個基礎上尋求過度養生,反而會讓“養生”成了“傷身”,比如:

有人偏向運動健身,但因為走路太多,得了膝關節滑膜炎;

有人聽說吃粗糧好,便頓頓吃粗糧,結果吃成了腸阻塞;

又或者是堅信保健品能養出健康身體,吃藥如吃飯,轉頭落入保健品騙局。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我們對健康的過度焦慮。

擔心工作以外,留來養生的時間不夠,那便追求一次見效;

擔心偶爾「破戒」對身體有害,那便嚴格遵守健康規矩,不得有絲毫鬆懈。

然而,我們必須清楚一個原則:

養生,是為了讓身體達到正向運作。

而不是在盲從盲信中走向另一個極端。

好比這兩年興起一種的「新型養生」模式:龐克養生。

也就是網路上常說的:熬最久的夜,敷最貴的面膜;喝著可樂,泡著枸杞;吃完垃圾食品,再吃保健品。

 

來源:視覺中國

這類養生模式,是想在損耗身體健康的同時,透過積極補救的方式,形成風險對沖。

出發點固然是好的,在享受生活和延長生命之間找平衡。

但其實除了給身體添加負擔之外,毫無用處。

湖南某醫院便文表示:

“健康不是做數學題,一正一負可相互抵消。”

少點折騰,多點理智,學會「對症下藥」。

根據自身狀況,「按需養生」才是科學養生。

 

控制情緒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生病的經歷。

那一次,她得了急性腸胃炎。

整個人上吐下瀉,沒有力氣動彈,躺在床上都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之後的一段時間,她都不想吃東西,不想說話,只想在床上躺著。

醫生告訴她:

“這不是因為你很消極,而是因為你的身體虛弱。”

通常我們都會以為,情緒是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反應。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是你的身體狀態影響你的情緒好壞。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李爸爸。

記者在調查李爸爸兒子生前的工作經驗時,訪問了一位已辭職的同事。

她工作兩個月,轉到夜班之後,每天工作13小時。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