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飯局讓我頓悟: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一場飯局讓我頓悟: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value101 2024-03-14 檢舉

大年初三,是我們家大聚會的日子。

本該是熱鬧團聚的時刻,卻因為一件事攪了吃飯的興致。

表姐一家今年回老家過年,他們一家剛進門的時候,表姐讓10歲的兒子昊昊給長輩拜年,結果昊昊連一句祝福語都沒有,直接伸手要紅包,嘴裡嚷著:

“紅包拿來,紅包拿來。”

拿到紅包後,昊昊拆了幾個紅包,轉頭就對錶姐說:

“媽媽,你騙人,這裡沒有大紅包,早知道我不跟你來了,我要回去看電視。”

一臉尷尬的表姐,看著如此鬧騰的兒子,只能將兒子帶到一旁讓他玩手機。

吃飯的時候,昊昊正好坐在我對面,只見他邊刷短視頻邊吃飯,看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一定要放在自己跟前獨佔,吃到不喜歡的菜,就立刻吐出來,做出嘔吐的表情。

表姐對錶姐夫說:“你快管你兒子。”

表姐夫象徵性地批評了昊昊幾句,隨後便出去抽煙了。

因為是親戚,別人也不好多說什麼,我也只能盡量保持微笑。但這波操作下來,很多人明顯失去了品味美食的心情,而我也只覺得如鯁在喉。

在短短相處的3小時中,我卻能從不大的餐桌上了解到表姐家的家規和家教,也突然看清了,原來,“教養”二字對一個孩子而言如此重要。

一場聚餐,讓我頓悟:

溺愛多不得,規矩少不得。

 

來源:視覺中國

 

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正面管教》一書中寫道:“對孩子來說,沒有規矩的愛就像是裹著砒霜的糖衣。”

深以為然。

許多家長小時候選擇了無條件放縱孩子,讓愛凌駕於規矩之上,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埋下了一個「無聲的雷」。

等到雷爆的那天,埋單的是父母,遭殃的是孩子。

看過一個新聞,令人唏噓。

當義烏一個7歲的小男孩獨自搭乘電梯時,往電梯控制主機板的位置上撒尿,導致電梯停止運行,停在7樓到8樓之間,電梯門處於半開狀態,無法閉合。

幾分鐘後,男孩隨著電梯一起墜停,最後男孩顱腦嚴重損傷,生命垂危。

有時候,規矩看似束縛,其實是一種保護,孩子只有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才能遠離危險。

如果說規矩是一台機器,那麼家長則是維護機器平穩運轉的工程師,正確的程序就像一條條家規,引導孩子註銷一個又一個惡習。

俞敏洪老師曾在演講中提到一件事。

他的兒子以前在擦完鼻涕後直接將紙丟在地上,兒子不聽說教和勸阻,反而會在受到說教後故意再做一次。

見狀,俞老師的老婆說:“你給撿回來不就得了。”

俞老師沒同意,而是直接把兒子關在門外了。

兒子因為害怕,沒過一會兒就敲門了。俞老師問兒子回來幹嘛,兒子說要撿紙。從此以後,兒子再也不敢往地上丟紙了。

講完故事後,俞老師提醒各位家長:

要給孩子定規矩,而且規矩的嚴厲性和合理性,都必須考慮。

只有從小建立規則意識,才能避免孩子將來吃大虧。

生活中,總有些家長覺得有些規矩就是小題大作,但一味放縱就是在向孩子釋放「你沒錯」的訊號。

父母的每一次退讓、溺愛和包庇,對孩子來說都是危險的紅燈警示。

長此以往,等孩子失去了敬畏心,待一切失控後,你再想管就管不住了。

要知道,3—12歲是孩子的性格、品行塑造的黃金時期,此後的教育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所結出的果實。

古語有言: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嚴明的法度是一個國家興亡的關鍵,良好的家規是一個家庭興衰的根本。

家規決定孩子的教養,家風成就孩子的未來。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

「三歲前有恩於他,三到六‍歲立威於他,威就是規矩。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父母愛而不縱,養育的孩子自然守規矩、明是非,如此一來方能行正道、成大事。

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傳承家規的家庭,子孫孫無窮匱也。

 

來源:視覺中國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社會會狠狠替你教育他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破窗效應」: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物的窗戶玻璃,這扇窗戶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那麼就會有更多的窗戶玻璃被打壞。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父母不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時及時止損,就會有無數個窟窿需要填補。

前期你懶得糾錯、約束和管教,總想著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們自然就懂事了,後期孩子大概率會走上錯誤的道路,長成一個到處惹是生非、性格偏執的「危險分子」。

網友@南希 分享一個故事,引人深思:

大年初一那天,她的妹妹抱著新買的芭比娃娃去親戚家拜年,親戚家的熊孩子悄悄用油性筆把娃娃的臉全部塗成黑色。

她的妹妹哭到不能自已,親戚家的小孩卻毫無歉意,大人也不當一回事,還開玩笑:

“小男孩愛玩嘛,虎頭虎腦的,調皮一點才神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