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愚蠢:好為人師

成年人最大的愚蠢:好為人師
value101 2024-03-18 檢舉

生活中,不乏有人總愛對他人指教,試圖強行“糾正”,令很多人煩惱無比。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卻從來不敢輕易指點他人。

 

曾經有位讀者希望莫言分享一些讀書方法。

 

莫言便在散文《雜談讀書》回應道:

 

第一,讀書就如穿衣吃飯,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導說不定會影響你們閱讀。

 

第二,我的女兒正讀初中,我從不去指點她的功課,因為時代變化,我的老方法說不定不適合她。

 

正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外人若總是強加干涉,往往只會弄巧成拙。

 

唯有少一些糾正,多一分尊重,才能為彼此創造舒適的關係。

 

成年人社交成熟的標誌,從克制你的糾正欲開始。

 

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

 

“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愚蠢的行為?”

 

高讚回答很簡單:“好為人師。”

 

好為人師的人,時常愛說“為了你好”,最後卻導致誰都過不好。

 

只因好意再多,落在不適用的人身上,只會演變成惡意。

 

同事小李和小谷因為興趣相投所熟識的,但認識久了後,小李就有點受不了小谷了。

 

有次,小李說自己發獎金,獎勵自己吃了頓烤肉,小谷卻說:“你這樣是減不了肥的。”

 

接下來她就給小李講該如何管住自己的嘴,才能把體重減下來。

 

還有一次,小李跟同事鬧彆扭。

 

小穀不但沒安慰她,還說:“你可真不懂事,怎麼控制不好情緒?”

 

之後,她又給小李講何謂人際關係學,並告訴她要如何和同事相處。

 

小李聽到後更生氣了,最後二人鬧得不歡而散。

 

後來,小李說:

 

“雖然我知道她是出於好意,但我也是一位成年人,並不需要她一直高高在上地指點我。”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若好為人師,終孑孓一生。

 

在生活中,許多人也不乏有矯枉過正的舉動:

 

對部門同事,總說對方做得不好,卻沒注意同事的黑臉;

 

對單身晚輩,就勸對方結婚生子,可後來他們都不參加家庭聚會了;

 

對身邊朋友,會逼對方聽自己的建議,但漸漸地你倆就走散了。

 

“糾正者”們最大的敗筆,是自作聰明,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董宇輝就曾勸表弟辭去在老家的輕鬆工作,南下打拼。

 

結果表弟在深圳不但經常加班,還掙不到任何錢,最後只得又回老家。

 

董宇輝對此感到很內疚:

 

“後來,我就再也不給人亂建議了,我們偏頗、片面、狹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導別人的人生。”

 

想起巴普洛夫也說過:

 

“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

 

一個人再寶貴的經驗,總有過時的一天;再豐富的眼界,總有看不到的背面。

 

當人在走自己的路時,過多的“善意”指點,只會讓TA多繞遠路,甚至誤入歧途。

 

若真心為人好,就把想當老師的慾望徹底收好。

 

曾看過一幅漫畫,因兩人在水里所站位置不同,所以體驗感也完全不同。

 

一位快要被水淹沒了,就覺得水很深;另一位,因為水只沒過腳踝,便覺得水很淺。

 

糾正欲強的人,就像右邊那位男子,你認為“沒問題”,可別人卻“有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活在同一片海。

 

不允許別人待在其他水域,只會暴露一個人的無知與局限。

 

“暴走媽媽”陳玉蓉在割肝救子後,陷入了整容風波之中。

 

她的兒子先是在綜藝節目上說,不理解她為什麼要去割雙眼皮、祛眼袋,並認為這樣對身體不好。

 

網友得知此事後,也一同來“勸”她,說你都50多歲了,幹嘛還那麼折騰?

 

在輿論被掀起後,陳玉蓉不得不回應了此事。

 

原來,她為了幫補家用,曾想去找一份工作,誰知道許多單位都嫌她年紀大、不好看,拒絕了她。

 

這時她剛好認識了一位整容醫院的老闆,對方請她當代言人,還免費為她做手術,她便答應了。

 

在得知她“變美”其實是為了找工作後,當初出來教育她的人都沉默了。

 

當一個人在做出選擇時,往往出自於其真實情況的考慮。

 

但一個人在教育他人時,卻往往忘記理解別人背後的動機。

 

民國時期,大多數認識張愛玲的人,都認為她性格冷漠孤高。

 

民國時期,大多數認識張愛玲的人,都認為她性格冷漠孤高。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