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上,我目睹了一個孩子變自卑的整個過程」:有窮氣的家庭,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高鐵上,我目睹了一個孩子變自卑的整個過程」:有窮氣的家庭,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value101 2024-03-22 檢舉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小故事,感覺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一家三口坐在回程的高鐵上,10歲左右的兒子特地買了三份飯,興高采烈地對爸爸說:我買了三份不同口味的飯,有一份宮保雞丁,是最貴的。

誰知,上廁所的媽媽回來後,看著三份飯,頓時火冒三丈:你買那麼多份飯乾嗎?給你的100塊要全花光嗎?我們不餓,你就知道浪費錢,現在我們去把飯退掉!退掉!

隨後,媽媽拉著抽泣的小男孩,氣沖沖地退了兩份飯。

她細細地數著退回的錢,小心地塞進了褲兜,不耐煩地對兒子說:這份飯是你的,快吃了吧。媽媽賺錢多不容易啊,高鐵飯那麼貴都買給你吃,都是為你好。

小男孩呆呆地坐在位置上,抽著鼻子。

他不敢開口,一邊流著淚,一邊默默地把飯送到嘴裡。

看到此情此景,旁人目瞪口呆,孩子的父母並不是買不起那兩份盒飯,用這樣的方式“哭窮”,省下了錢,卻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

其實,比「哭窮」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心窮」。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我們很難發現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面能夠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我們也很難在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發現一個孩子有著高雅和清純。

的確,習慣哭窮的父母,只看到表面物質的斤斤計較,卻體會不到精神的富養。心窮的父母,是難以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的。

 

來源:視覺中國

 

心窮的父母

讓孩子的「不配得感」如影隨形

有一位朋友,說起了自己的經驗。

家裡不算窮,有房有車,但媽媽一直灌輸她「家裡很窮,現在真是沒什麼錢了」的想法。

幼稚園時,班上流行芭比娃娃,她想摸同學的娃娃,但同學卻說:「讓你媽媽給你買呀。」那時候,她深深感受到自卑情結在心中蔓延。

她從小穿著山寨貨被嘲笑,喜歡舞蹈,媽媽卻不給她報名學習。同學間流行的雜誌、玩具,媽媽只會說:“錢不可以買這些閒玩意兒。”

在上大學之前,她沒怎麼去過大商場,後來去了,也覺得自己不該待在那麼高級的地方。相親時,碰到稍微優質的男生,也不敢上前,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

一個孩子,從小沒有用過吃過好的東西,很容易自卑,也很容易覺得自己不配。這對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就是成長路上極大的絆腳石。

音樂人李健,在國中時便迷上了彈吉他,在那個音樂還是奢侈品的年代,父親斟酌再三,花92元巨款給李健買了一把紅棉牌吉他。

92元,在那個年代,相當於他媽媽一個月的薪水。這是為了支持孩子的夢想,也是想告訴孩子,他值得用最好的,值得盡全力去學習。

正是有了父母的鼓勵,李健才能在追求音樂的路上毫不懈怠,在組合紅遍大江南北時因理念不合有勇氣退出,在自己一無所有時能沉心創作,在再度翻紅時也能想清楚自己的路。

作家埃德加·布萊索曾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物質的窮,只是影響一時;心窮,恐怕要影響一世。因為心窮帶來的壓力長期佔據大腦,直接影響大腦發展能力,限制孩子的眼界和模式。

 

心窮的父母

讓孩子的「自我補償心理」深入骨髓

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分享,莫名覺得心疼。

 

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由於物質缺乏、責任眾多,他們學會了克制和節省,覺得能把表哥表姐甚至爸爸的衣服給到孩子穿,已經是很好的了。

但是,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來說,「穿不上漂亮衣服」或「穿爸爸衣服」卻讓自己的匱乏感更加深入,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壓抑著自己的渴望。

到最後,她終於意識到這是一種「過度補償」的病態心理。她瘋狂地花錢買衣服,是想補償童年那個缺失的自己,不只是物質,還有童年裡父母對一個女孩的教育和培養。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