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社交真相:你在關係裡吃的苦,大多都是自找的

成年人社交真相:你在關係裡吃的苦,大多都是自找的
value101 2024-03-22 檢舉

 

每一段不理想的社交,

其實都源自於你的允許。

作者:洞見July

資深心理導師黃啟團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

 

的人教導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導別人如何愛自己,有的人則教導別人如何傷害自己。

無論和誰相處,你的姿態,往往決定了對方對你的態度。

你越是卑微,對方就越敢霸凌你;你越是忍耐,對方就越得寸進尺。

越長大越明白,每一段不理想的社交,其實都源自於你的允許。

你在關係裡受的苦,大多都是自找的。

1

指望別人,失望的是自己

很多人在交友時,或多或少都帶著功利的目的。

他們把朋友定義為“及時雨”,生活上遇到難題,就希望對方能幫一把;

事業上遭遇瓶頸,也希望對方能遞上一塊墊腳石。

但人性本自私,你總是麻煩別人,別人終會有厭煩的一天。

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受傷的只能是你自己。

YouCore創辦人王世民的太太在讀MBA時,遇過這樣一位女同學。

她十分熱衷於交朋友,每週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出席各種社交活動。

在她看來,念MBA就是為了累積人脈,以便有需要時這些人能幫自己。

所以上學期間,別人在讀書寫作業,她在和人聚餐;

別人在準備考試,她在參加晚宴。

很快到了畢業的日子,同學開始準備畢業答辯。

就在她信心滿滿找朋友幫忙時,那些人不是以「我也忙」為由拒絕了她,就是直接避而不見。

無奈之下,她只能多修一年,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很多錢。

《知否》裡的盛明蘭曾經感慨:

“凡事最好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難處。實在要指望也不能指望太多,指望太多就容易失望。”

人與人相處就是這樣。

你期待別人施以援手,別人也許根本沒把你放在心上;

凡事都依賴別人,再深的交情,也終會令你陷入絕望。

更何況,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誰也沒義務要護你周全。

你付出再多,也可能沒回報,你對別人寄予厚望,就只能讓自己淹沒在灰心喪志。

當人生的風雨來臨,與其希望別人做你的屋簷,不如學會為自己撐傘。

 

2

改變別人,內耗的是你自己

曾在《我們仄》中,讀到了楊綩和家人的一段趣事。

楊綛平日喜愛整潔,常將毛巾疊得一絲不苟。

但錢媛和錢鐘不以為意,常聯合起來暗暗反抗。

楊絳為此說了他們許多次,但兩人都是嘴上答應,下一秒又會忘記。

特殊時期結束後,楊綛為躲避強鄰,與錢鐘書搬去錢媛的宿舍居住。

沒想到一進門,就看到錢媛的房間亂七八糟,毛巾也搭得歪七扭八。

錢媛驚呼:“哎呀!不好了!大暴露了!”

但這次楊絳卻並未多說,而是默默收拾起房間,把毛巾也邊對邊、角對角地折整齊。

因為她明白,逼別人改變,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結果,自己也會陷入不快。

而選擇妥協,接納別人的不同,彼此相處起來才會更舒適愉悅。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路易斯曾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一個人養成一種習慣需要90天,形成某種思考模式需要6個月。

而其內在性格,則要花14年的時間,才能穩定成型。

如果你試圖改變別人,看似只是改變他某個觀點或行為,實際上卻是在否定對方的認知和三觀。

這個過程注定要艱難,到最後,你不僅改變不了別人,還很可能陷入極端的內耗。

榮格曾告誡自己的學生:“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

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魚都住在同一片海裡,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活法。

強行勸誡別人,你不只會無功而返,還可能惹上一身騷。

只有放下塑造別人的心,讓對方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彼此包容,求同存異,你才能收穫一段融洽舒適的關係。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