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讓世人經歷“生老病死”,其實有這幾個目的

上天讓世人經歷“生老病死”,其實有這幾個目的
value101 2024-03-26 檢舉

我一直很敬佩三國時期的諸葛丞相,一出山的時候,明知道漢室無法挽救,也還是“明知其不可為之”,最終病逝五丈原。

在後人的眼中,也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在有限的生命裡,做出了他認為有價值的事,並一輩子堅持。這,對他自己而言,就是真正的成功。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一定要像大人物一樣,做什麼大事,但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說,愛讀書的去讀書,愛搞科研的去搞科研,愛小富即安的就小富即安。

大家的選擇不同,所勾勒出的人生畫卷也不一樣。不論最終的結果如何,只要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就沒有遺憾了。

 

目的三:週期循環,枯榮興衰,宇宙法則。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太史公司馬遷感慨,春天生長,夏天茂盛,秋天獲益,冬天收藏,這都是自然的規律。如果不依照自然的規律,就無法成為天下的綱紀。

自然的規律是什麼?就是枯榮興衰的周期更替。 這所謂的“週期更替”,像不像人這輩子經歷的“生老病死”呢?本質是一樣的。

誕生,就是人生的春天;青年,就是人生的夏天;中年,就是人生的秋天;晚年,就是人生的冬天。一代離去,一代又誕生,如此「生生不息」。

宇宙的法則,為什麼會存在周期的循環呢?就跟宇宙一樣,千百萬億年前,宇宙誕生。千百萬億年後,宇宙將會消亡。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正如莊子所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萬物萬事正在不斷地出生成長,也不斷地死亡消失。)

 

目的四:心存敬畏,不狂不躁,知天達命。

《列子楊朱》中有言:

「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遊,不逆萬物所好,死後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意思是,上古時期的人們,深知生命的短暫,來去無常。因此,他們隨心而動,不違反自然的規則,盡情享受當下的樂趣,不被名利所誘惑,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

對他們來說,死後的名聲不是他們所追求的,也不將名譽的先後和壽命的長短作為衡量標準,而是活出真我,順應自然。

總結起來,就三個詞,心存敬畏,不狂不躁,知天達命。

敬畏天地人間,不要有任何狂躁的心理,在知天命的同時,也盡情享受當下的樂趣,活在當下。如此,自然人生圓滿,得以善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