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要被小孩「渡」三次

人這一生,要被小孩「渡」三次
value101 2024-03-27 檢舉

原來,那段時間,她和丈夫經常因瑣事而爭執。

激烈的言辭和情緒化的行為,無形中烙印在了敏感的小傑心中,逐漸影響到了他的校園生活,形成了難以逾越的社交壁壘。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亞說:“對於父母來說,家庭教育的最初,是自我教育。”

生活中,很多人在責備孩子玩手機、電腦上癮時,卻「忘記」自己在家裡也是一直抱著手機。

育子先育己。

想讓孩子三觀正,父母就要充滿正能量,說話算算話;

想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平常也不要投機取巧找捷徑;

若期待孩子誠實守信,父母就必須做到言行一致;

如果希望孩子性格好,那父母平常也要注意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

看似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塑造孩子,是孩子人生中的領路人,而實際上,是孩子在做父母的擺渡人,幫助我們清晰自己、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來源:視覺中國

 

第三次:孩子的長大,讓你重新成長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我們常常誤把孩子當作教育的對象,而事實是,孩子是我們的老師,在他長大的過程中,也讓我們重新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是許多父母很可能會被自己的思維困住而不自知。

朋友小米的女兒妮妮小時候非常聰明可愛。

但上小學後,她突然開始對學習產生抗拒情緒,成績也逐漸下滑。

小米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嚴厲管教和物質獎勵,都沒什麼效果。

她感到非常困惑和焦慮,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孩子還是不聽話。

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建議她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多溝通。

她這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意識到自己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後來,她開始主動參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與孩子一起探討感興趣的話題,聊在學校的遭遇和感受,學會傾聽和理解她的想法。

孩子的成績逐漸上去了,個性也越來越開朗。

在這個過程中,小米發現,自己不僅在幫助孩子成長,也在重新檢視和完成自我成長。

她學會如何有效溝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更好地處理家庭關係。

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調整、學習、精進自己的過程。

Ta讓我們重新了解成功:成功的定義不只一種;

也讓我們重新理解了人生:不是父母認為的,就一定是對的,很多時候我們反而要像孩子一樣看待這個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成長為更成熟、更有智慧的父母。

不再固執自己的想法,不再否定孩子的建議,重新整理自己的觀念,以全新的視角看待生活。

珍惜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參考孩子的節奏,找回自己的初心,重新將自己養育一遍。

 

來源:視覺中國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孩子則是父母生命中的貴人,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

這場修行無聲無息,卻力量磅礴,它讓父母學會了無私付出,懂得了包容接納,更體驗到生命傳承的偉大與莊重。

育兒,不只是陪伴孩子的歲月靜好,更是父母的一場心靈涅槃。

我們養育孩子,孩子也陪伴了我們,如此輪迴,相互汲養。

孩子,既是生命的傳承者,也是我們的靈魂伴侶。

願我們都能學會成就孩子,同時圓滿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